大学里的民族中秋节
最淡定
记者驱车游长三角“添堵”
热点新闻
下一篇4 2012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最炫民族风
大学里的民族中秋节

张朋飞 记者 俞宝强
 

今年国庆长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很多少数民族学子,尤其是刚来上大学的新生,在安徽,他们在感受异地他乡风俗的同时,也在回味着本民族的特色。现在,记者就带您放眼校园,领略“最炫民族风”。

吕达:蒙古族——追月

吕达是位来自内蒙古赤峰的蒙古族小伙子。今年的中秋节是吕达上大学以来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吕达告诉记者,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骏马,披着银色月光驰骋在草原之上。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他们则朝西放马奔驰,紧紧追随月的足迹,不到月下,不止“追月”。老家是非常重视中秋节的,活动也很多,早晨吃糖饼,晚上吃月饼,猜灯谜,每天早晚还要上香。

李忠宝:满族——供月

李忠宝是电信学院的大一新生,说起他的身份倒是有些特殊。父亲是锡伯族,母亲则是满族正黄旗之后。所以在他的家乡辽宁省北镇市,他既受锡伯族风俗的熏陶,又沐浴在满族文化中。

满族先民有祭日、月、星辰的习俗,由于满汉长期杂居,两族人民在文化习俗上彼此影响,互相渗透,满族的祭月活动,逐渐地与汉族的赏月习俗杂糅在一起,遂成八月节。东北有些满族人过中秋不叫赏月,而称供月,是祭月的遗风。

覃腾达:土家族——拜月

法政学院的新生覃腾达,来自美丽的张家界,是一位直爽、豁达的土家族小伙子。

谈到家乡中秋习俗,他便兴奋地给记者介绍起来:在风光旖旎的湘西大地上,勤劳热情的土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中秋节里的“打糍粑”、“拜月”与土家婚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土家族人把月亮当做替人牵线搭桥、撮合婚姻、成人之美的红娘和“月老大人”,中秋佳节是“月老大人”的寿辰,是“月光生日”,于是“打糍粑”、“拜月”祝寿。他们还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朴范龙:朝鲜族——探月

环能学院的朴范龙同学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向记者介绍,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不过朝鲜族人叫作“秋夕节”。

朝鲜族在中秋这天宰牛杀鸡,烹煮佳肴,用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饼等节日食品。入夜时分,朝鲜族人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