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CPI无论高了,还是低了,都牵动了市民生活。看似神秘又和百姓息息相关的CPI究竟是怎样统计出来的呢?在昨日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举办的“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中,记者为读者揭开CPI的神秘面纱。
200多采集员天天“跑市场”
“肉多少钱一斤?”“今天的蔬菜怎么卖”……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职业价格采集员,他们任务就是每天“跑市场”,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这些原始数据,就是每个月CPI的“原形”。
“听上去蛮简单的,但实际操作却很繁琐、复杂,节假日没有一天休息。”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副处长邓泓告诉记者,2007年,猪肉价格涨得厉害,为了获取更多的一线信息,她也曾多次去农贸市场采集数据。“你这个大姐,每天都来问价,又不买菜。”邓泓笑着说,遇到不理解的经营户,常会这样质问她。
而在我省各个地市,专职的价格信息采集员就有200多人,他们每天活跃在全省的1000多个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信息采集点。
不同群体对CPI的感受不一
“调查过程是科学严谨的,采价员用手机在农贸市场现场采价直接上报,任何中间的价格调整国家统计局都可以第一时间监测。”采访中,邓泓还给记者出示了这种可以采集价格信息的特殊手机。从外观看,这些手机和普通手机没有什么差别。“玄机”在于该手机内装有CPI采集系统。如果某一商品当月价格变动过大,采集员还要查明原因并反馈说明。
“调查过程是科学严谨的,所有调查数据本着定点、定时、定人的原则。”邓泓说。
某个月的CPI低了,为什么老百姓没有感觉到菜价便宜了?对此,邓泓解释称,CPI反映的是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综合变动情况,消费价格分八大类,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果单用某一件商品进行对比,没有可比性。
“另外,不同收入群体,对CPI的感受也不一样,这种感观上的差距是可以理解的。”
名词解释:什么是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了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消费价格分八大类,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