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的奥运项目来说,4年,是一个无限轮回的周期。作为中国三大球的旗帜,中国女排在从北京到伦敦的4年周期里,成绩直线下降的趋势让所有人痛心不已。在伦敦奥运周期的最后一场比赛——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排完败于泰国女排的结局为这4年不仅画上了句号,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人们必须接受的是,女排的下落趋势不会因伦敦奥运的结束而戛然而止。当主教练俞觉敏下马,魏秋月、马蕴雯、张娴等老将走人,在旧周期结束、新周期起步之际,中国女排需要怎样的改造,才能不步女足后尘?
日薄西山 昔日辉煌难再
在亚洲杯赛场上,中国女排曾经称得上绝对霸主,在本届亚洲杯半决赛结束之际,中国女排豪取17连胜,且无一例外的是3:0获胜。然而就是这支全主力上阵的中国女排,却在惨败于泰国后,只能无奈地接受一个事实——在亚洲排坛,中国女排已经毫无优势可言。
很多人总是在怀念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绝代风华与“黄金一代”的耀眼光辉。但恰恰是过多地沉迷过去,掩盖了新一代女排面对的种种困境。在整个伦敦奥运周期中,中国女排也曾有过亚洲“全满贯”和世界杯直通伦敦的喜悦,但在这些胜利背后,是“负亚洲对手逐渐常态化、赢世界强队逐渐稀有化”的残酷现实。
三度易帅 新主教练将是谁
作为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第三位主教练,俞觉敏的表现让许多人感到失望。虽然被誉为“福将”的他也曾用亚锦赛和世界杯的胜利证明过自己,但能力的不足,让他在带领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的道路上一直备受质疑。
四年三度易帅,技战术打法朝令夕改,导致中国女排的成绩必然起伏不定。而在新的奥运周期里,又有谁可以接过主帅教鞭,扛得起如此重任?伦敦兵败之后,许多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陈忠和与郎平。不过,作为名帅的两人是否愿意执教是一个问题,而中国女排多年积攒下来的沉疴痼疾,能否只凭换帅解决,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青黄不接 小将仍难担大任
众所周知,各支国家队的组建基本都是以奥运作为周期,队员的选拔也都是为了下一届的奥运会作准备。因此,魏秋月、马蕴雯、徐云丽、张娴等历经两届奥运会的老将都将离队,而伤病缠身的王一梅也将很难支撑到下届奥运会。
在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的大名单中,惠若琪和单丹娜都只有21岁,曾春蕾22岁,米杨和杨珺菁不过23岁。虽然留下来的这些年轻队员位置遍布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和自由人,整个伦敦奥运周期中,也在世界杯、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中积累了不少大赛经验。但以往的比赛,都暴露了中国女排目前阵容攻防两端都还存在致命弱点。
人才断档 恶性循环怎终结
在“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上世纪80年代,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全国有40多支专业的女排地方队,各个学校的排球场上,也活跃着无数青春的身影。然而在业余篮球与足球仍旧火爆的今天,排球却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专业女排地方球队只剩下十几支,而全国的女排一线专业球员总人数不过400人,这意味着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的12人名单只能从这400人中选择。作为团体项目,在如此单薄的人才基础上想要精英辈出,实在是有些痴人说梦。
群芳斗艳 里约奥运路艰难
中国女排虽然成绩下降明显,伦敦奥运会未能进入四强,但客观来看,伦敦奥运会的成绩有一定偶然性,中国女排仍然保持了世界劲旅的实力和位置,并未被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甩开过于明显的差距。
但毋庸置疑的是,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周期中必须提早做好规划。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作为终极目标的同时,中国女排必须学会将成绩暂时放在一边,在繁冗的赛事中,重点考察联赛新秀,给予每名球员公平的上场时间来展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