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资金国际化
合肥市招商局局长孙良鸿:让企业在这个市场里赚钱
“目前,合肥的外资引进呈现加速涌入的态势。”合肥市招商局局长孙良鸿告诉记者。
整个十一五期间,合肥引进外资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今年,将继续保持这个速度。
外资大量注入工业项目,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对于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发展,起到强力的助推作用。
那么,这些外资为什么会进入合肥?合肥市在资金国际化的道路上,都打了哪些“牌”呢?
孙良鸿说:“首先,合肥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核心城市,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遇。”
“其次,合肥已经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的一员。但和长三角其他城市比起来有更多优势,合肥是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成本。劳动力、资源的价格等等都有自己的优势。”
“还有一点最关键的,就是政府对待企业、对待招商引资的态度,政府会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提供保障,让企业在这个市场里面去赚钱。”
德国大陆马牌轮胎(合肥)有限公司:一个“轮胎王国”的梦想
2011年5月18日,德国大陆马牌轮胎(合肥)有限公司在合肥市高新区隆重开业。项目总投资6亿欧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85亿欧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亚太地区轮胎行业发展的焦点。在中国汽车业“井喷”之际,国际轮胎巨头纷纷杀入中国市场。
2004年,大陆集团宣布将在中国建设第一个轮胎生产基地。寻找一个最佳的厂址投资,是迅速在中国市场抢占领先优势的最佳途径。
2007年7月,大陆集团董事会做出决定:立即启动在中国的乘用车轮胎制造项目,工厂选址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这个项目,也成为当时合肥有史以来单笔最大的一个外来工业企业。
在与国内众多发达城市和地区角逐的过程中,合肥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最终能力拔头筹,背后付出多少艰辛努力,可想而知。
2012年3月28日,德国大陆马牌轮胎(合肥)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在高新区正式开工,总投资额1.33亿欧元。
2012年8月19日,大陆马牌首个两轮轮胎工厂在合肥正式投入运营。
大陆轮胎项目的到来,让合肥形成大陆、佳通“双轮驱动”,向着“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关键词:产业国际化
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打造国际化现代产业高地
2011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31.9亿元,增长46.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6户,骨干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并带动新型平板显示、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的逐步形成。
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告诉记者:“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带动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连续增长。”
现在,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完成产值占合肥全市的70%,并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好态势,集聚效应已经逐步显现。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平板显示、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等一批优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竞争中,也是高端产业链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高端产业的发展,使合肥的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合肥要向着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迈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将是合肥在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推手。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追赶者到挑战者再到领跑者
“京东方一直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这是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羽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他说:“几年来,京东方在不断发展,与合肥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国内外的电视机厂商、IT厂商、手机厂商,基本都是京东方的合作伙伴,其主要产品有近60%用于出口。
与此同时,合肥京东方现在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一些国际“巨头”,包括三星、LG、奇美等。即使是与这些“巨头”们同台共舞,京东方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艰巨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在规模上保五争三。
为了保持并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合肥京东方在研发投入方面非常高,2011年的研发费用,占总成本的9%。而这些投入也有丰厚的回报,2011年一年就申请专利170余项。
当下,合肥京东方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前不久召开的8.5代线招商会上,很多客户从国外赶来,合作热情非常高。
在他们的这些合作伙伴中,也有不少都是国际“巨头”,而合肥京东方希望通过这种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从过去的追赶者到现在的挑战者,再到未来的领跑者。
合肥京东方的成功,是合肥在产业国际化之路上奋力搏杀的一个模版。
关键词:城市国际化
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耿勋:六百多名外国专家在合肥“安家”
“截至今年8月底,在合肥长期生活的外国人已达到189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6%。其中,各类专家600余人。”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耿勋告诉记者。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外国人都觉得合肥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觉得合肥人特别热情,在这里工作和学习都很愉快。”耿勋告诉记者。
“前几年没有这么大的出入境量,最近几年增速很快。城市的发达程度在上升,知名度在上升,生活条件也在上升,别人自然就愿意来这里工作、学习、旅游。并且来到这里以后,就可以很快适应这里的节奏和方式。”
合肥边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合肥整体形象和旅游环境的日益改善,外国赴皖旅游团数量年年攀升。再加上稳步上升的商务考察、务工留学人群,国际航班载客率有了固定的保障,航班架次不断加密,逢年过节还加开临时包机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万里:与我在德国的生活,没有差别
万里来自德国的菲尔特,他的德文名音译正好是“万里”,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万里”。
2010年3月,万里第一次来到合肥,因为公司有意向将他派驻合肥,他先来考察一下合肥的城市情况。第一个夜晚,他走出酒店大门,看到璀璨的夜景。相对于自己生活多年的菲尔特,他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大城市”。
2011年10月份,万里正式来到合肥工作、居住,带着他的妻子和女儿。
有不少外国人最初对合肥并不了解,在他们的印象中,“大城市”这个称谓在中国只属于上海、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所以对于来合肥工作、生活,不是太乐观。
万里也是一样,他告诉记者:“没来到这里之前,我在想,合肥,在那里生活应该很不方便吧。但是,到这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里的生活与那些大城市已经没有区别,购物、医疗、教育都很棒。”
万里的妻子与很多合肥的家庭主妇一样,在家里照顾孩子。他们并没有请保姆,洗衣、买菜,都是自己做。万里说:“一切都很方便,至于买菜,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超市里买,一种是一次性付款,每周两次配送。”
他的女儿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万里决定送女儿到附近的一家幼儿园去,他认为,那里虽然没有专门为外国小孩准备的老师,但是环境很好,完全可以接受。
有时,他还会到合肥周边的景区游玩,比如九华山。万里说:“这些地理景观和文化历史非常迷人,我希望能了解更多,在合肥周边,有很多这样值得去的地方。”
最后,万里和记者说了一个故事。“2年前,我刚到合肥,去过万达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吧。前不久,我又去了一次,可这一次都彻底变了,我完全不认识以前的路了。合肥发展变化的速度真的太快了,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要不了多久,这里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喜欢合肥!”
记者手记
“七五”计划末,北京、上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到目前,全国提出进行国际化建设的城市已多达数十个,而这些城市,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区位差异,城市定位也各不相同。如:厦门——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苏州——现代化国际性旅游城市;哈尔滨——国际性经贸城市等等。
合肥,从目前情况来看,距离国际化城市仍有差距,但这并不能影响她朝着这个目标奋进。虽然还没有正式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口号,但实际上,在合肥的城市精神中,“开明开放”正是走向国际化的基本前提。
采访能够了解到的内容,无法涵盖这座城市的发展精髓,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合肥,正在沿着设计者为她确定的轨道,一路高歌,迅猛前进。
相信,不久的将来,国际化的大合肥,将不再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