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红包” 是正能量的源头活水
非常道
“车展变肉展”问题不在“裸”
“金银月饼” 渗透着奢侈腐败
3上一篇 2012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银月饼” 渗透着奢侈腐败

邓闽军
 

距中秋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部分银行却卖开了月饼。与酒店、宾馆等卖的月饼不一样,银行卖的月饼没有面粉和馅,还只能看不能吃,因为用料是金银。有知情人士称,金月饼主要是被买去当礼品,银月饼则既有人当礼品,也有人收藏。至于具体是谁在买天价月饼,各家银行都不愿多说。(9月5日《重庆晚报》)

“金银月饼”到底蕴含多少民俗文化底蕴?其市场价值虽偏高于市场水平,为何能销售火爆呢?这种被媒体称为“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的“月饼”,既无长远投资理财的利益,又少有收藏价值,购买者热衷的背后离不开送礼便利的需求。

银行热衷卖“金银月饼”,当然有不菲的利益。其售价包含工艺加工的价值,自然比纯金银的利润高,银行俨然成了金银工艺品的代销主渠道。“金银月饼”大都迎合了送礼者的需求,而收藏市场却远没有预期的效果。

月饼本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物,近年来月饼虽有过度包装、买椟还珠式的异化,但总归还是用来吃的。“金银月饼”从价格上说属于天价,过于奢侈,从节日文化的角度看,渗透着奢侈腐败。这足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对银行的这种行为进行叫停。

“月饼经济”、“粽子文化”,早已被过度包装,价格超出普通人群的正常消费水平。“节日经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应回归理性的思考。虽说,买“金银月饼”的人也非绝对的送礼者,但至少它的存在给“节日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点上,银行也成了“不良商家”,商业行为也应具备社会公德,应该与社会与时俱进。弘扬民俗文化不是为了过度开发商业价值和渗透奢靡,助长腐败之风提供便利。

当然,没有“金银月饼”还会有其他送礼方式。一到节日,就大兴奢侈腐败之风,与民俗文化相背离。“节日经济”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不防止“节日腐败”的泛滥,是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