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5岁的她从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2006年初,晋升为哈佛正教授,34岁的正教授。
2012年5月1日,40岁的她被选举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成功是1%天才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就是庄小威的秘诀,她的执著和汗水终于浇出了成功的果实。就在中科大迎来1800余名新生之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科教授、中科大87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回到母校,为2012级新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开启了2012级新生科学教育的第一课。
在杨振宁建议下,选择实验物理
精彩语录:我比较喜欢看得见的东西,因为看到了你就相信了。
庄小威说,自己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科学家。由于专心和兴趣,在考入科大少年班后,庄小威果断地选择了物理专业。
上大学后她发现,物理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很严谨,是非常美的事物。于是整个大学阶段,庄小威在物理上花了很多精力,对任何物理定律都想搞清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也成就了如今在科大校园里还一直流传的传奇:她取得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四大力学的满分。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时,庄小威依旧选择了物理专业,只是在杨振宁先生的建议下,她在博士阶段选择了实验物理,“我比较喜欢看得见的东西,因为看到了你就相信了。”最终,她选择了非线性光学。
她说,其实人生的很多决定是随机的,随机之后如果你能够喜欢,就坚持下来,那你就能做得很好。
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自己
精彩语录:我就跟他说why not?就这么简单。
199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的她,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沈元壤先生,获美国物理学博士。博士后期间,她又进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的实验室。
庄小威说,进朱棣文小组后,自己想做点新的东西。朱棣文问她要不做生物,“我就跟他说why not?就这么简单。”她笑着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当时的自己。要知道,那时候的她,连DNA和RNA的区别还没搞清楚。
在斯坦福做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后,她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同时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2003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当年度50万美元的“天才奖”,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也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2006年初,她成为物理和化学与化学生物的双聘教授,也是哈佛最年轻的双科教授。
坚持后,那就等着运气来敲门吧
精彩语录:他们耐心不够,更不要说耐得住寂寞。
在报告会上,庄小威给自己的科学人生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这也是她给后辈学子的建议——首先要专注于科学研究,然后通过科研训练获得研究的视野与远见,在研究中要不畏困难:不怕选择难度大且有深远影响的课题。选定目标后,一定要坚持。“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就等着运气来敲门吧。”
报告会后,记者对话了庄小威。
记者:这次回到母校跟学生交流时,发现如今的学生跟你们当时有什么不同?
庄小威:现在这些小孩子刚进大学就知道要做科研,也知道批判性地阅读、怀疑性地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现在的学生比较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比较活跃,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浮躁,耐不住寂寞,一方面是有些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同学过分自我、过分张扬。
记者:您有何建议?
庄小威:凡事都要看得长远一些,眼光不要太过短浅,不要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