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张“本书纲目”处方
处方·文学经典
一杯咖啡一本书
下一篇4 2012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众阅读
需要一张“本书纲目”处方

 

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狂热犹在昨天,而今,发表一首诗歌即能收到千百封读者来信的盛况,已然不可能重演。今天我们热衷于玄幻小说的狂想,迷恋于盗墓小说的惊悚,沉醉于官场小说的诡谲,更沦陷于各种成功学书籍的包围,无法自拔。

这是一个“浅阅读”和“快阅读”盛行的时代。浮躁的空气在全社会滋生弥漫,在“找捷径”、“求速成”、“一夜暴富”的现实语境下,大众阅读不可避免地走向功利化和庸俗化。

已经不少学者提出,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个体到社会全局,都需要放慢速度,用心积累和沉淀。这让我想起数年前看过的一篇《南方日报》社论,文章题目叫“我们的全部希望就在于思想”,正是为当年的世界读书日而作。文章指出:“一个民族的蓬勃生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全民阅读水平与求知精神的提高。”

诚如斯言!

“浅阅读”深一点

近日,作家马伯庸的《焚书指南》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马伯庸受电影《后天》中的情节启发,在文中做了一个假设:“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你会先烧什么书?”

这个颇似心理测试的问题,直指读者的阅读态度。每个读者都会因为回答这个问题,而理清各类书籍在自己心中的排序。而马伯庸本人的回答则是:“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入焚书取暖的首选。”

成功学、明星自传之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关于阅读态度的臧否,至少在最近二十年来一直争议不断。时评作家张贺认为:“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动中的社会,读者的阅读倾向于实用和功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这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是否就是正常正确的呢?

大多数文化精英显然并不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缪宏才就曾说:“绝大多数人是无可奈何地读书,为考学、为各种证书而读书。”马伯庸也表示,这些“浅阅读”范畴的书里也有好作品,但“鸡肋书”的数量已经多到泛滥了。

我们应该读一点有深度的书,也许它并不能帮我们快捷致富,或者解决大龄剩女的婚姻难题,但却够提供精神上的滋养,比如汲取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理性思维和养成高尚的情操。

“快阅读”慢下来

与“快阅读”相对应的,是网络阅读的盛行。百度百科是这样给网络阅读下定义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展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特别之处是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约资源。

正是因为阅读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阅读内容又产生了功利化和娱乐化的倾向,所以才导致大众阅读的节奏趋快。

网络公布的2012年畅销书榜,排在前几位的基本上都是《小时代3.0》、《盗墓笔记》一类的书。这些书的特点,诸如“速度感强”、“重情节、轻语言”,基本上还是网络写作的那一套,甚至有些畅销书本身就是网络首发。

对于那些营养价值不高的书,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认为,读者可以选择不读少读和慢读。他感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网络化、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以至于人口爆炸,世界变得平坦,快鱼要吃慢鱼,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哪里还容得下慢阅读、慢出版乃至一切应当慢下来的事情!”

人文教育的缺失,让几代人失去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机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我们的阅读视野被逐渐拓宽,发达的信息获取渠道,在不知不觉中启蒙了我们沉睡的求知意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浅阅读”定会逐渐变深,“快阅读”也有望放缓。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