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湖大闸蟹 期盼“横行”时
2012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习“阳澄湖”的产业模式
沱湖大闸蟹 期盼“横行”时

记者 丁林 文/图
养殖户准备投喂青条鱼
远处的渔家乐
 

上接A01 “中国十大名蟹”、“中国第五届螃蟹蟹王蟹后”称号、“绿色A级食品”……这些美誉都是对沱湖大闸蟹的肯定。然而现实的问题就在于,口感不差的沱湖螃蟹,如何突出重围?如何做大做强品牌?

此时此刻,离“秋风起蟹脚痒”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阳澄湖”又吹响新一轮集结号,而同样有着“中国十大名蟹”美誉之称的沱湖大闸蟹,又在哪里?

销售

八成“销给”蚌埠周边地区

告别刘庆海,记者又沿着湖边的水泥公路,一路向西南方向,来到了沱湖乡街道。正午时分的沱湖街,没有一丝喧嚣,远远看去,这条长1公里左右的街道,两侧布满了各式招牌的沱湖大闸蟹的销售点。稍显遗憾的是,螃蟹尚未上市,20多家销售点无一开门营业。

沱宾超市的女老板很热情,得知记者是前来询问大闸蟹的,连忙介绍沱湖螃蟹有多么的味美。这时,一辆福田小货车在路中央掉了头后,停在了超市门前。车上下来的一对夫妻和两个孩子,似乎和女老板很要好,小男孩在父亲的吆喝下,从车厢内铲了一瓷碗青虾,送给了女老板。

这位身材明显发福的中年男子叫李万军,从小货车上的装备,不难看出他是与水产打交道的。李万军告诉记者,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去市场收货(小青虾),路过超市买点蔬菜回家做饭。由于本地的螃蟹还没有上市,青虾也就成为这一家人近期重点贩卖的水产。其实,不光是贩卖,李万军也在沱湖有着自己的18亩养蟹水面。

12年的“跑码头”经验,李万军对沱湖大闸蟹的销路了如指掌。开着“小福田”,他和妻子去过宿州、淮北、合肥、上海,但最多的就是南京。“为什么愿意去南京?”李万军回答,一方面,南京的市场需求量大,再就是交通方便,两个小时的车程也挺近。“为什么不去更远一点的地方?”面对记者追问,此时的李万军摇摇头,“北京也去过一次,但人家只认阳澄湖大闸蟹,我们的(螃蟹)不认可。”

北上遭遇闭门羹后,李万军“老实”了,“就在周边混混吧”。站在超市遮阳棚下,他指着路边一个个经销摊点的门面说,湖里的蟹子上岸后,几乎全部都要经过这些店面,然后再由中间商转卖出去。“超过80%的蟹子,都是周围城市人群在消费。”

今年,李万军信心满满,“闰月让蟹子可以定期‘出水’,市场上‘洗澡蟹’可能会少很多。”

产业

“煮”不出来的“链”

原路折返沱湖岸边后,有着“双重身份”的凌应飞走出酒店,迎了过来。双重身份是因为他不仅在沱湖“圈”了500亩的大闸蟹养殖水面,岸边这家“虾兵蟹将鱼舫”酒店,也是他的资产。而在岸边,像凌应飞这样的渔船式饭店,还有三四家。他们将废弃的水泥船拖至岸边,稍加装修、隔间,挂上招牌,就成了“渔家乐”。

2007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凌应飞便投身养蟹大潮中。军人的敢打敢拼,让他在养蟹中也尝到了甜头。目前,除了500亩的养殖水面外,在沱湖街道上,还有一家他自己注册的水产养殖公司,专门负责自己蟹子上市后的销售。而今年,凌应飞还将把销售点扩至苏州。

生意做得的确不小,但沱湖大闸蟹的产业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凌应飞:品牌比不过别人,又没有相关产业链。从凌应飞口中得知,沱湖地区的大闸蟹,目前进入市场后就是煮着吃。他也坦言,因大闸蟹,一些包装产业的确也有兴起,也带动了一些人就业,创造了一些GDP,但围绕“蟹”的用途开展的产业还没有。

一些发达地区的蟹黄、蟹粉产业,让凌应飞很是兴奋。因此,他认为,沱湖大闸蟹绝对不能简单地“煮着吃”,而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一方面,把沱湖大闸蟹的品牌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沱湖;另一方面,开发蟹黄、蟹粉等相关产业,让北京人吃上沱湖的蟹黄包,让蟹粉与鱼翅完美结合;再者,研究开发大闸蟹的药用价值,据蟹子的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研发药用品、保健品。

而五河县水产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在坚持科学养殖大闸蟹的同时,将学习阳澄湖大闸蟹的产业模式。“做大做强”沱湖大闸蟹的号角已吹响。

政府、企业、农户“一个都不能少”

五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总工程师 刘红

整个五河县每年大闸蟹的产量在2000多吨,而沱湖就要占据一半之多。8月20日上午,记者对话五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总工程师刘红,围绕沱湖大闸蟹及其产业化进行了采访。

记者:按照去年市场价格来看,沱湖的蟹子要卖到六七十元钱一斤,但这个价格只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三分之一。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

刘红:实话实说,沱湖的大闸蟹虽个头比阳澄湖的小,但在口感方面丝毫不差,因为我们这里的蟹子投喂的都是杂鱼、贝壳等。这种天然放养,虽然对产量以及蟹子的规格有一定影响,但是口味要好。

阳澄湖蟹子的确“风靡一时”,但我认为,最主要在于它的品牌效应。农产品的品牌打造,需要一个龙头企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现在有些时候,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超越农产品本身。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看,我们沱湖大闸蟹的市场价,总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下一步,我们沱湖大闸蟹也将加快向外推广,学习阳澄湖的先进模式。

记者:在沱湖大闸蟹品牌建设方面,您又是怎么考虑的?政府有没有相应的政策?

刘红:其实,早在1996年,我们沱湖的螃蟹就注册了“沱湖牌”商标,也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蟹”。沱湖地区目前成立了几家稍大的水产养殖公司,也成立了水产养殖协会,这些都有利于沱湖大闸蟹的品牌推广。

此外,每年在大闸蟹上市期间,我们也会给蟹子贴激光商标、戴上高科技防伪戒指。全国范围内的农交会等展销会,远到北京、香港等地,我们也经常带队参加。

品牌的建设不单是养殖户一个人的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协作,前期尤以政府和龙头企业最为重要。政府层面上,给予政策上的宣传、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其次,现有的小型养殖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带领大家“走出去”;最后,农户要改变传统“小富即安”的观念,争取将“大养蟹”变成“养大蟹”,以提高蟹子的品质。

养蟹用上物联网

在沱湖中央凌应飞养殖水面附近,一处插在水底的三脚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架子上端是一个平板,而下端,一个白色的圆球与水面接触。这就是“河蟹养殖环境在线监测子系统”。工作人员介绍,绑在长圆柱上的是水质在线监测仪,检测探头在湖底,悬浮的球漂在水面。这种无线传感器在沱湖的上中下游共有3个。

无线传感器有何用?据介绍,系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监测水域的溶氧、PH值、亚硝酸盐、氨氮浓度等8个指标转换为智能化信息,技术人员可实时研究影响水产品养殖质量的因素。“养殖户得到传感监测数据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河蟹生产,养殖的盲目性也大大降低了。”

而据五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王本龙副站长介绍,沱湖大闸蟹的养殖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物联网技术,也是国内首创的将电子设备应用到大水面养殖中的新技术。

1只螃蟹成本1元左右

1只沱湖大闸蟹成熟后,平均重125克,按照市场平均单价60元每斤计算,1只蟹子就要花掉15元。那么,1只沱湖大闸蟹的成本又是多少呢?我们来现场计算吧。

养殖户刘庆海和凌应飞都表示,沱湖内大闸蟹的成本,抛去人工成本之外,剩下的只有两大块:蟹苗和投喂成本。

以刘庆海为例,35亩的水面,今年投放了120斤蟹苗,每斤蟹苗近30元,花了3600元。而一斤蟹苗约有80只,但最后蟹子也只有70%的成活率,照这样计算,最后能上岸的也就6720只。除了蟹苗的成本,就剩下投喂要花的钱了。前四个月不用喂养,但每年6月开始,湖底水草枯死后,大闸蟹没食物,必须得投喂。刘庆海每年投喂两个半月的青条鱼,每天大概要花掉40元,这样计算的话,投喂总共要花掉3000元。

因此,刘家1只螃蟹的成本=3600+3000元/6720只=0.98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再看看凌应飞,500亩水面投放了1500斤蟹苗,按每斤30元80只的话,共120000只,种苗花掉45000元,按70%的成活率,最后有84000只。再看投喂,两个半月的投喂时间,500亩水面每天要投300斤青条鱼,以一斤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要花掉45000元。

凌家1只蟹的成本=45000+45000元/84000只=1.07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