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位于我省东至县建新乡庞汪村,目前前期发掘完毕。昨日,记者从考古部门获悉,专家从近8万件出土遗物中遴选出石器100多件,骨器300多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出土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疑似人类前臼齿化石。
自此,我省从1980年和县龙潭洞遗址发掘后,已发现2处人类化石地点,华龙洞遗址的发现,有望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直接证据。华龙洞遗址的下一期考古发掘也在“筹备”中。
考古发掘:出土古人类牙齿化石
“从出土的动物群化石来看,相继发掘出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水牛、鹿、貘等大量动物碎骨化石以及有明显加工痕迹的骨器、石器。初步认定是史前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旧石器专家韩立刚教授带队在此开展了试掘工作,据介绍,以化石发现点为中心试掘72平方米,出土物主要以动物碎骨为主。专家从近8万件出土遗物中遴选出石器100多件,骨器300多件,且这些石器和骨器均有明显人工打制的连续片疤和使用修理的痕迹。
在这近8万件出土遗物中,有几件让考古专家很是“兴奋”。据介绍说,出土的两块头盖骨化石碎片拼接起来有20厘米大小,属于古人类的顶骨部分,厚度达到1厘米,比现代人的头盖骨厚了一倍;出土的一颗臼齿化石比较粗壮,从磨损程度来看,牙齿的主人年龄不大。
还原真实:珍贵大熊猫曾是“盘中餐”
经过了数万年的“斗转星移”,这里已经发生巨变。但考古人员通过出土的化石,为我们再现了数十万年前真实的情景。
“从出土的动物化石种类来看,数十万年前华龙洞周围,应该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猪、东方剑齿象、棕熊、大熊猫、鹿、貘、水牛等动物,这些动物都被列入了人们的日常食谱。”考古人员向记者描述道,原始人在猎取动物时,总是选择那些数量多,容易猎取的动物。一些稀少的动物和凶猛的动物则很难出现在他们的食谱中。这也说明大熊猫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动物。
据悉,由于数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原先的华龙洞已经不复存在,洞底抬升到地面,后又被泥土尘封。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在慢慢改变,有些动物已经灭绝,而有些动物则被人类驯化,比如水牛,有些动物则濒临灭绝,比如大熊猫。
谜团破解:这是一个古人类的“屠宰场”
就是在华龙洞遗址试掘的仅仅72平方米范围内,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考古人员以及这里的居民,这一遗址为何出土这么多的动物骨骼?并且还是“支离破碎”的?难道这里发生一次前所未有的动物“大屠杀“?
昨日,记者从省考古所了解到,经过考古发掘,目前这一谜团终于揭开了——这里曾是一处以屠宰肢解动物为主进而加工使用骨器的“加工场”。人牙化石的出土,是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的直接证据。据悉,与人牙化石、动物碎骨化石伴存的石器和骨器在本期发掘中出现不少。
距今10万年:可能成为安徽的“周口店”
如此大规模、被人工砸碎的骨骼化石,在全国也并不多见,之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被我们广为熟知的一个。昨日,记者了解到,考古专家从地层关系分析,该遗址大约距今8~10万年的测年结果,分析得出“遗址是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地点,可望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直接证据”的结论。专家称,华龙洞遗址发掘的意义重大,可能将成为安徽的“周口店”。
但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华龙洞遗址化石堆积厚度在1.7米,面积72平方米。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仅向下进行了70厘米,而且仅限于“洞外”部分。为了华龙洞遗址的下一期发掘有新的突破,现在当地政府已划定保护范围规定在该遗址保护范围内,任何个人和单位未经批准不得盖房、打井、葬坟、钻探、采石等动土作业。
新闻链接
我省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地区,近三十年来旧石器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安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旧石器地点60处以上,集中在巢湖市、水阳江流域以及皖江沿岸一带,时代以旧石器早中期或中期为主,晚期较少。现收集部分已发掘的资料:
和县龙潭洞
人类化石13件,距今约20万年的直立人头盖骨,已命名为“和县猿人”,距今约20万年
巢湖银山
人类化石2件,分别为枕骨和右上颌骨,归于早期智人,距今约16~20万年
宣州陈山遗址
7~11米厚的文化层,石制品400多件,旧石器早期偏晚至旧石器中期
宁国毛竹山遗址
露天遗迹,半圆形砾石环带,东西约10米,南北约6米,面积近60平米,旧石器早期偏晚至中期
五河县西尤遗址
古菱齿象化石、其它动物化石247件、8件旧石器
繁昌人字洞
早更新世灵长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174件石制品、12件骨制品,另有5件骨制品为中国早期旧石器遗址首次发现,200万~240万年前
芜湖石硊镇金盆洞
10余件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