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东西,可以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也可以在困难时候充当我们的“主心骨”,支撑我们走下去。
从一位下岗职工到一名二胡教师,王士阳,用他的大半生书写了这样一段传奇的人生追求,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于他所热爱的二胡事业,而二胡奏出的一个个音符也成了他生命中不能缺少的另一半。
钢丝和毛竹筒开启的二胡梦
王士阳至今还记得,那是他上初一的一次放学途中,一位长者正在拉二胡,“并不知道那乐器叫什么,但第一次听就被它吸引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自那之后,王士阳对二胡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情绪,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亲手用钢丝和毛竹筒这些最普通的材料做成的。
不过就是这样一把DIY的二胡,却被自己的父母给摔碎了,“当时那个年代,别人是听不惯这声音的。”
“上世纪90年代,我下岗待业,让我没有失去生活希望的仍旧是二胡。”王士阳坦言,二胡对于自己来说,一开始是一个梦想,后来变成了梦想和现实结合的谋生手段。
让二胡在新生代学生中继续奏响
1998年,王士阳开始从事二胡教学,因为执着和努力,他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镇教师发展成为在合肥有着80余名学生的二胡音乐教师。
在王士阳的书柜里我们发现,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对每名学员的成就以及后来发展情况做跟踪记录。
从2004年第一次踏上合肥开展二胡教学,到目前在合肥蜀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合肥少儿艺校等多地开设教学班,王士阳在自己的音乐教室进行的都是一对一教学。
“二胡是我国的民间乐器,一对一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出好学生,能让我爱的二胡在新生代学生中继续奏响,持续不断。”王士阳说,现在他觉得很快乐,而这份快乐将伴随他的二胡旋律一直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