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张坦荡的图纸,高山是枚固定的螺钉,我常穿黄背心的养路工兄弟哦,是一支支绘画笔,让路面每天整洁靓丽……”
在祁门县,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群养路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工细作,无论严寒酷暑,不顾个人安危,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公路养护事业,确保生命线的畅通。昨日,记者来到大山深处,走近这群养路工兄弟。
大山深处的纯爷们
昨日一大早,记者驱车从屯溪出发,前往祁门县历口镇,经过祁门县城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上午9时30分,我们到达祁门县公路局环砂道班。 他们养护的公路,不仅是安宁、历口、古溪、渚口四个乡镇物资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5万多人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过境省道和重要的国防公路。
“采访?我们这里没有新闻啊。”几名回道班小憩的养路工看着记者,一脸的疑惑。
上午10时,秋老虎开始发威,班长陈国平带着养路工陈秋生和程新固上路了。
在接近牯牛降景区的位置,有一块较大面积的裸露山体,是不久前暴雨山体滑坡形成的。除了大量游客之外,这里每天还有不少石台、东至和合肥方向的来往车辆通行。
陈国平他们仔细看了一会裸露的山体,发现上面还有一些已经松动的小石块,于是他们决定上去查看并排除。
峭壁上作业的“舞者”
从车上拿出专门用于攀山的绳索,陈国平和程新固上到山体上方,将绳子的一头牢牢拴在一棵大树上,同时两人紧紧地拽住绳子。
陈秋生选择从下往上攀登,他将绳子捆在腰上,一步步踩稳往上行走,不时有小石块踩落下来。找到有利位置后,陈秋生在峭壁上停了下来,他稳住身子,用钢钎先是探测周边几个较大的石块。
“还好,没有松动。”陈秋生喊道。
随后,陈秋生又用钢钎测试了一些较小的石块,并将已经松动的四五块小石头击落下来。在确定隐患已经排除后,陈秋生决定下来,整个排险过程持续了二十多分种,汗水已经湿透了全身。
“这还是流汗较少的活,流汗最多的是高温季节,路面温度达到50多度。”陈秋生憨厚地笑着说,遇上需要浇沥青灌缝时,脸上感受到的高温能达到六七十度,很烫很烫,汗流不止。
技术活,绝大部分是高工
班长陈国平今年49岁,17岁那年他被招进了道班,一干就是32年。环砂道班共有10名养路工,年龄最大的55岁,最年轻的38岁。他们养护的公路全长37.5公里,最高海拔近800米。
养路是一门很高的技术活。在道班,10个人有9个是高级工,他们根据季节、气候及路况合理安排作业,春季补坑槽、整边辙、加强排水,夏季雨季加铺磨耗层,晴天路滑,勤回砂,冬季砍篙草,清沟疏涵,修整路肩、路面,备沙石材料,雨后勤铲刮,勤修补。
他们还就地取材,每年自采自备混合料来补充养护经费的不足,把久雨坑坑洼洼的路及时修复平整,把久晴快要松散的路面加铺保护层。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好路是靠人养出来的。”这是公路养护工马坚平朴素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