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集民智 建设幸福铜陵
2012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
听民意集民智 建设幸福铜陵

吴启斌 吴自立 记者 刘海泉 文/图
姚玉舟
 

从2007年至2011年,铜陵市共实施民生工程191项,覆盖面超过95%。到去年年底,市民幸福指数超过85%。

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十二五”是建设幸福铜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铜陵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一批重点,就是今年要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听民意集民智,营造好环境

星报记者: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是如何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

姚玉舟:为让市民生活得更美好、更有尊严、幸福感更强,铜陵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008年,铜陵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并结合铜陵市的实际,结合市民的期盼,拟订了全面小康工程的各项指标,尤其是突出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指标。

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结合实际,进一步作出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铜陵的决定,拟订了“六大幸福工程”,且把这些工程细化为每一项任务、每一项指标,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县区。

到去年年底,我们的市民幸福指数超过85%。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五城联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今年将在延续卫生城市创建的基础上,做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创建的目标和任务我们提出: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也就是说要事事、处处、时时都要体现让铜陵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星报记者:在民生工程实施方面,铜陵市各级各部门又做了哪些工作?

姚玉舟:从2007年至2011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施民生工程,总共是191项,从我们实施民生工程的项目数来看,在全省算是比较多的;从民生工程的标准来看,在全省也算是高的。

比方说,省里实施的村村通道路项目,我们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基本上实现了通到自然村,50%左右的村里还实现了“户户通”;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来看,已经超过全体城乡居民的95%,深受居民的欢迎和支持。

星报记者:居民的欢迎和满意,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

姚玉舟:我们从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除了强化部门和所在县区的责任以外,其中高度重视和广泛听取民意,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到民生工程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来,也是我们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

我们现在的民生工程能有这样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听取市民意见,让市民对民生工程项目从最初确立到组织实施进行全程监督也是分不开的。

民生工程接受人民监督,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接受人民的监督,以保证我们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同时,我们也想借助民生工程这一平台,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当中,更多地从民主决策这一块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时间过半任务超半,蓄力“十二五”

星报记者:据了解,去年铜陵民生工程在全省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请问今年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如何?

姚玉舟:今年,在省政府确定实施31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增加了17项,今年共组织实施48项民生工程,政府安排投入将超过11亿元,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比上年增长18.9%。

现在时间过半,任务也已经超半,其中:补助类享受人数3.2万人,发放资金4492万元;参保类参保人数69.98万人次,报销金额1.082亿元;工程建设类375个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其中77个项目已提前完工投入使用。全市已拨付民生工程资金6亿多元,进度超过60%。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各项民生类支出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41.7%,人均民生财政支出3380元,这个数字在全省位居第一。

星报记者:“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又有哪些安排?

姚玉舟:“十二五”是建设幸福铜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一条主线,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户籍、社区管理等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突出一批重点,就是今年要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委、市政府把以创业带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把棚户区改造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城乡广大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真心、真情、用力,是实施保障

星报记者:铜陵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中有哪些做法和保障措施?

姚玉舟: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做到真心、真情、用力,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倾力打造民生工程的“铜陵模式”,在具体做法上建立健全了几项常态化的机制。一是建立民主的项目选择机制。二是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建立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四是建立互动的全民参与机制。五是建立完善的项目管护机制。六是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月度考评、半年评价、年终考核制度,把问卷调查中老百姓对民生工程实施的满意度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惩。

星报记者:民生工程实施以来,铜陵呈现出哪些变化?

姚玉舟: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铜陵市民精神素养方面的变化。对于变化,我的理解是,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路灯亮了,道路变宽了,我们去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360天,蓝天白云明显变多了,这些变化都是有形的。

但我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是无形的,市民更为关心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更为关心全市的发展,这种变化是我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铜陵最为需要的。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提高,对全社会来讲,是一种创造。也就是说,通过有形的变化促我们全体市民精神上、素质上的无形变化,真正地让铜陵人民生活更幸福。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