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个监测点,盯紧城市饮用水
我省将持续发力加大企业帮扶
二次供水如何 规范管理?
省人大昨审议或听取相关报告
下一篇4 2012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222个监测点,盯紧城市饮用水
2015年,我省将基本完成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水金辰 记者 俞宝强
 

今年7月,全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我省城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特别是水质监测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副省长倪发科作的“关于全省饮用水安全情况的报告”。据悉,目前全省已共设置水质卫生监测点1222个,实现了城市饮水监测全覆盖。

分析:“城市好于农村,皖南好于皖北”

“2011年,全省城镇日供水能力为1063万立方米,年生活用水量20.66亿立方米。4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1%,比2006年提高了11.9%;按照2012年7月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全省市政水厂出厂水合格率为91.67%、末梢水合格率为85.9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副省长倪发科向记者介绍,我省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我省饮用水总体安全,据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报告说:城市好于农村,皖南好于皖北。

规划:2015年,基本完成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在我省,绝大多数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在诸如淮河、长江等过水性河道内,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就不能很好地保证。

倪发科介绍说:“过水型河道,受周边环境及上游来水影响较大,特别是石油、化工等高风险污染行业沿江(河)布局,给水源地安全带来较大风险。皖北地区因局部超采地下水,出现了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水质劣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倪发科告诉记者,到2015年,我省将基本完成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工作,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检查和评估。通过水源涵养林和湿地建设等措施,防治面源污染,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现状:水质监测涵盖各市但能力不足

水安全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而水质检查监测则提供了保障。据了解,截至目前,水质检查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县城供水企业,全省共设置水质卫生监测点1222个,实现了城市饮水监测全覆盖。而具体的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倪发科介绍说:“水源地原水水质检测能力较为滞后,绝大部分县级监测站不具备基本项目检测能力;只有11个市级水厂化验室具备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其他市需要对外委托检测,部分县城水厂化验室不能自检,不具备每日一检的能力。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方面,大部分市、县还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规定的检测要求。” 对此,报告指出:将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