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青年用脚趾弹奏人生
命运再次给他出了一个选择题
一份爱,让孩子记住一座城
3上一篇 2012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份爱,让孩子记住一座城

曹亚伟
 

星报讯 他祖籍江苏,上海创业,因为一次偶然与太和县结缘,5年来让几十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如今,爱心的接力棒已传递到女儿手中。

受资助的孩子们每当在电视中看到那个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大城市,他们会兴奋地喊起来:那里有他们的亲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姐姐”。

一个电话带来的“希望”

2008年的一天,太和县妇联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对方称,准备资助几位贫困儿童完成学业。时隔不久,署名“陈健”的资助款通过邮寄的方式到达太和。从此,太和县妇联的工作人员知道,上海有个爱心人士名叫陈健。

2009年8月份,一名中年男子带着女儿来到太和县妇联办公室,他就是陈健,身边的女孩则是他的女儿陈皆名。

“二人的衣着很普通,女孩身上的衣服好像二三十元一件的地摊货。”回忆当时的一幕,太和县妇联主席章颀说。

那一次,陈健父女在妇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访了一批贫困儿童、孤儿和单亲家庭儿童。此后每年暑假,他都会让女儿和公司员工一起来到太和,对这些孩子进行资助。

2010年,资助人员8人,捐款资金为8000元;2011年,资助人员26人,总金额是26000元;今年,资助人员是28人,总金额是28000元。

一个没房没车的“大老板”

据员工赵杨利介绍,陈健祖籍江苏,十多年前独自一人到上海打拼,目前拥有一家小型设备安装企业。早在2004年还没有开办公司时,陈健每年都会拿出6000元左右资助贫困儿童和辍学的学生。

赵杨利向记者透露,老板没有在上海买房,也没有自己的专车。每次外出办事,总开着公司的送货车。至今,陈健一家都住在公司的员工宿舍内。

“在学校住学生宿舍,在家住员工宿舍,没什么不适应的。”谈及自己的生活,陈皆名笑着对记者说。

一份情成了一生的牵挂

陈皆名告诉记者,父亲第一次来太和资助的学生,如今已长大成人,有些人已外出打工,父亲十分挂念他们。此次来太和,陈健让女儿打听一下,看看这些孩子过得怎样,“如果工作不舒心,就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公司来。”

身在上海的陈健或许并不知道,周金玉、谷雨晴、王维维这帮孩子也在想念着他,但因为年龄关系,孩子的情感流露较为含蓄。周方告诉记者,9岁的周金玉几乎不看电视,但对每天的天气预报十分关注,因为那里有上海的冷暖变化。

回访陈健曾经资助过的几个孩子时,记者注意到,每当电视中有上海的镜头闪过,孩子们变得很兴奋,他们大喊:爸爸和姐姐就在那里!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