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5座明朝古桥将全面修复
八旬老太流落街头 泪语“我想回家”
下一篇4 2012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5座明朝古桥将全面修复
风雨四百年,昨通过保护规划
水金辰 记者 俞宝强
紫阳桥雄壮气势依旧(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四百余年沧桑巨变,我们已不见“明朝的那些事”,以及桥面上的车水马龙。而我们能看见的是古桥依然屹立,其雄壮气势依然长存。但毕竟历经400多年的风雨飘摇,容露残喘。昨日下午,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明朝5座古桥昨日通过保护规划,我省将对上坦大桥、屯溪老大桥、紫阳桥、万年桥、麟凤桥等明朝5桥进行全面修复,使旧日古桥重放异彩。

桥名:上坦大桥,史称环溪桥

故事:古徽商为了生意能一帆风顺,常常三五成群,从上坦村撑竹排到河北边的文昌阁烧香拜佛。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徽商在文昌阁烧过香以后,忽然雷雨交加,河水暴涨,徽商一时回不了村庄,非常着急,后来就集资修建了这座环溪桥。据考古专家介绍说,根据桥上碑文分析,该桥是僧侣参与捐资修建的一座桥,这对研究宁国的宗教文化、社会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价值:该桥也是宁国西南部通往旌德的交通要道,现改为公路桥,通乡村公路。此桥在几百年的历史岁月中,经过洪水、地震的洗礼,至今保存完好,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当时的高峰。

保护:根据方塘乡“十二五”整体规划要求,恢复上坦大桥原有的历史风貌,加强上坦河河道整治,将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水上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区。

修建时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所在地:宁国市西北部的上坦村上坦河上

桥名:屯溪老大桥,又称镇海桥

故事:史料上记载,老大桥为隆阜戴时亮所创建,到了1676年,因水毁重修。而1695年再遭水毁, 1699年再度重修,并命名为“镇海桥”。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934年5月,在他的《屯溪夜泊记》中,曾把当年一桥两岸的风貌,与“扬州春色”相媲美。1982年7月,被原屯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升高了老大桥两端路面,降低坡度,车辆限载13吨。1998年4月被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老大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是我省现存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保护:桥主体东、南、西、北各5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南、北各20米。桥面翻修,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并完善其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保护和维修。

修建时间: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所在地:黄山市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

桥名:紫阳桥,初名寿民桥

修建时间: 明万历三十四年至四十二年间(1606年至1614年)

所在地:歙县徽城镇的紫阳村,在太平桥下游

故事:紫阳桥北桥头上端距离70米有明代建筑新安第一关,为历代商旅到徽州府的主要关口。桥上游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渔梁坝,桥西有名山紫阳山,山顶有寺庙一座,庙中有水井一口,长年不枯;东面山脚有紫阳书院,该书院为朱元璋时期所建,为朱熹讲课场所,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毁于战火,迄今未复建毁,遗址尚在。

价值:该桥为八墩九孔石桥。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所用石材为红砂岩,是古城歙县最高最宽的石拱桥。该桥梁在古徽州通往杭州之徽商“黄金水道”的出航地及物资集散地,既方便居民通行,又使商船不落帆桅穿行,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保护:现在划定保护范围为桥东、南、北两侧各50米,西侧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0米;列入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桥名:万年桥

故事:该桥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9孔,长150余米,高10米,宽6.7米。桥初建成时,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县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赋《万年桥》诗一首:“使君一则无锡东,驱石桥成利涉功,地踞金汤三辅郡,天回砥柱万年同,参差石势疑乌鹊,飘渺江流见白虹,亭上至今留醉处,莲花面面似山公。”该桥历经400多年,加之常年受洪水侵蚀,出现墩台基础被淘空,拱圈开裂,桥面沉陷的问题。

价值:万年桥建筑精美,结构科学,桥体坚固,它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提供了了解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万年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徽州建筑与交通设施的完美结合,是技术、艺术和人生的融合再现,对研究徽州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保护:将进行大修,修复后,桥尾放置两个大石墩,禁止汽车通行。

修建时间:明万历元年(1573年)

所在地:歙县北关村,歙城北门外

桥名: 麟凤桥

修建时间:明末清初

所在地:黄山区仙源镇东门

故事:板石潭石刻在仙源镇东麻川河北岸,东接麟凤桥,由五个石刻题诗组成一个整体的古摩崖石刻,与众乐亭、麟凤桥浑然一体。板石上留有明代至民国墨客骚人的清晰的诗刻尚有五首。

该桥自修成后,在1879年曾维修过,其间虽经历了“每遇春夏洪流肆虐”的考验,但桥体仍基本完好,是一座在皖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完整古桥。

价值:桥跨麻川河,条石垒筑,六墩五孔,长91.9米,宽7.65米,高12米。桥面两旁有石栏板,以68根石柱相连为栏杆,栏杆南北两端制有抱鼓石各一对,桥东之西侧还雕有石经幢柱1根,地面刻有石钱纹1枚。此桥是古时徽宁(徽州府——宁国府)往来要道,也是皖南最宽的石拱古桥。是皖南地区建制最大的多孔石拱桥之一。

保护:黄山区政府每年落实麟凤桥文物保护经费10万元,区文物局、仙源镇政府自筹资金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工作。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