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300万群众生活更幸福
2012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力促300万群众生活更幸福

杨敬农(右)在视察芜湖民生工程成果展
 

加大医改力度,探索科学管理机制

医改是民生工程中的重点,芜湖市自2009年起就已成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芜湖“医改”中的一些创新做法令全国瞩目。

星报记者:目前,芜湖的医改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哪些突破?又将会有哪些新举措呢?

杨敬农:近年来,芜湖医改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通过医疗改革试点,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医疗服务有效供给,切实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全市基层综合医改成效得到了巩固,各县区均已落实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政策,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2011年,芜湖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总参保人数达215万人(不含无为县),参保率达98%。一方面我们努力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实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使得医护人员的人均年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全面实施医改以来,芜湖市属医院的资产总额增加10亿元,比实施医改前增长了125%。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后,市属8家公立医院就诊人次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86%和10.38%,而人均药品费用下降18.1%。更为可喜的是,芜湖通过医药分开改革,四年累计减轻群众药费负担2.5亿元。

为了将医疗改革推向深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医改力度,理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具体到今年来说,我们将继续强力推进药品零加成、双向诊疗一体化、金医工程建设和大型医疗设备的共建共享等工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三大医疗集团和公立医院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销售制度,建立医药分开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长效机制,探索大型医用设备统一管理新模式。

71.5亿元投资,财力向民生倾斜

当前,省政府已明确将安徽的城镇空间结构,由“一圈一带一群”转变为“两圈两带一群”,实现合肥、芜湖两个中心城市率先发展的“双核”结构,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这对芜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星报记者:芜湖的民生工作可谓成绩卓著,那么下一步芜湖将如何更好地推进民生工作呢?

杨敬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施39项民生工程。市政府已经与市直各牵头责任部门、各县区政府签订了2012年度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必须不折不扣兑现。

今年39项民生工程共需投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各级财政都要坚持“一紧一松”的财政支出政策,紧公用支出、松民生投入,把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

此外,要健全管理机制。质量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要严格程序管理,对资金类项目,要推广群众评议、“三榜公示”等做法,保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同时拓展民生领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统筹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民生工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踏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服务理念,我们一定能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手记

民生工程造就幸福芜湖

“芜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开展,这是一项涉及面最广、覆盖范围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民生工程,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怎能不幸福……”

在芜湖采访民生工程的多天时间里,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惠民”和“幸福”。

一项项惠民的工程,一组组扎实的数字,一幅幅奋进的图景,构成了幸福芜湖的华美篇章,皖江明珠腾飞而出,与沿江城市共组皖江城市带崛起的时代乐章。

“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不仅彰显于芜湖市委、市政府破旧立新、为民谋利的决心和勇气,更体现在他们在力促经济发展的同时,时刻紧握“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正因为这样,芜湖才会有百亿的投资,也才会有领先全省的“芜湖模式”。

从医改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分离”模式,从低保物价联动到同城同待遇,芜湖每一步都在领风气之先,却又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真正走出一条改革之路,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幸福芜湖日新月异,这颗皖江明珠的光芒定会越来越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