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民证”:商业酱缸中冒出的气泡
“一年出国花费上百万”有多少用在考察上
非常道
8套校服,家长敢 “自愿”不买吗?
下一篇4 2012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凉民证”:商业酱缸中冒出的气泡

钱兆成
 

昨日,武汉市民刘先生称:“景区号称要为市民颁发‘凉民证’,创意是谐音于日军侵略时所发的‘良民证’。”(7月11日《武汉晚报》)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 提道:“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笔者以为其一,过度的商业化成了当代的酱缸,只要有利益可图,无论从这个酱缸里捞出什么不堪之物都不要紧。就如这凉民证,谐音“良民证”。虽然可以理解为戏谑的举动,但看到良民证三个字无疑使人联想到八年抗战。这无疑是一个民族的劫难。虽然那个劫难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勿忘国耻四个字永远不能成为酱缸底部的沉积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祖训永远不能忘。商业化的“凉民证”,就像漂浮在酱缸上的几朵油污,虽然有可能为这恶搞的商业策划带来些许收益,但永远改变不了策划的本质。

其二,虽然当地政府极力撇清自身与广告公司的关系,但广告照片上带有“gov”后缀的网站域名赫然在目,众所周知,“gov”三个字母是“government”的缩写,是政府机关的固有域名。这太让人失望。当地的旅游局犹如过度商业化中的一根搅拌棍,搅动着发酸发臭的酱缸,推波助澜之际,或许,翻滚的酱汁打了几下饱嗝,能冒出几个气泡。而这几个气泡无疑可以作为搅拌棍的功劳,但这搅拌棍卖力的工作(搅拌)能够改变酱缸的本质吗?笔者更希望政府部门这根搅拌棍能够成为打破过度商业化这个大酱缸的“千钧棒”,这是一地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政府部门为了政绩病急乱投医,以至于到了分不清“香馍馍”和“臭酱”的地步,以至于将精力放在旁门左道上,而忘记了提高景区质量,降低景区门票这样显而易见的良策。

其三,从证件文化的调侃来看,凉民证就是从网络恶搞文化中找到的灵感。当然,恶搞并不全是坏事,这需要具体分析。一个人从生到死必然有出生证、毕业证、结婚证、房产证、死亡证明等等证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凉民证横空出世完全是证件文化使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