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们第二次失去家
图片新闻
两省交界收费站各自收费将消失
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实现零突破
将在大蜀山脚下,打造安徽“硅谷”
江淮一览
下一篇4 2012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让孩子们第二次失去家
本报报道亳州女子收养孤儿引关注,一天获捐近万元
曾梅 记者 任杰
 

星报讯  昨日,本报报道亳州刘英收养60名重病孤儿,开办的作为资金来源的厨师学校却因房东不愿续租,而面临关闭。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在无数热心读者、网友的关注下,越来越多的人获悉了刘英的事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从全国各地汇聚亳州……

昨天中午,刘英的银行账户收到了第一笔善款——来自广东深圳的微博网友“开往春天的铁路”汇款6000元。另一名广州的方姓网友也汇来了400元。同时,爱心人士张艺冬也捐款1500元……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共收到来自各界捐款近万元。此外,南京几位爱心书法家得知情况后,也拿出各自的书法作品共10幅义卖。近期,这笔2万元的善款也即将到账。本月底,他们还将带着自己的部分作品来亳州,开办一场拍卖会,所得钱款全部捐给刘英。

刘英告诉记者,孤儿院和厨师学校分隔两地,如今,厨师学校的房东要求她立刻搬出去,孤儿院的房子也将在几个月后到期。她想把两处并到一起,方便照顾。“现在孤儿院有15个孩子,还有厨师学校的学生们。我想,房子至少要有十几间才行,要是有个小院子,能供孩子们活动更好。”刘英说,她和家人,以及很多爱心人士都在努力寻找,但目前还没找到这种房子。“现在想找个有十几间房子,还带个小院的,非常难。还有就是,租金也太贵,我实在承受不了。”

昨天,本报热线电话不断,有的询问需要什么样的房子,有的提出寻找建议,还有的自愿义务帮助刘英照看孩子的。无数电话、信息汇聚到一起,让刘英看到了希望。对此,刘英委托本报感谢所有爱心人士。她说:“我要保住孤儿院,为了我的孩子们,也为了社会上的好心人,我不会再让孩子们第二次失去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