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锥驱赶”让最后一点自尊无处安放
禁吃鱼翅何以要拖三年?
非常道
国际品牌“南桔北枳” 是环境使然
3上一篇 2012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际品牌“南桔北枳” 是环境使然

瞿方业
 

近一个时期,一些国际名牌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蛮横行为,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从丰田皇冠轿车的“暗召”事件,到苹果手机维修的“霸王”条款,以及爱马仕等奢侈品销售不提供验货服务等。尽管一些跨国公司每天宣扬其品牌的价值和信誉,然而,他们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好像“川剧变脸”一样,将自己的服务承诺扔到了脑后头,甚至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刁难。(昨日本报16版)

国际名牌在“咱们这儿”玩变脸,早就不是新闻,有人将原因归结于消费者心理不成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国内法律不够健全;还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是国内标准与国外不尽相同,检测手段有限等等。

这些说法完全是盲人摸象,似是而非,言不及义。国际品牌之所以一进中国就“变脸”,完全是国内消费者权利低下的自然表现,是国内监管环境的直接反映。

国内消费者在受到国内品牌侵害后,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权。多数人遇事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则忍,抱着“忍一步海阔天空”了。如果忍不住去维权,很多时候都得不偿失,不是鼻青脸肿,就是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大家都知道,那些“牛”企业的背后,往往有撑腰者。

消费环境如此,世界品牌到了国内,自然就耳濡目染了,容易变质,原本靠质量和服务打天下的,开始搞起了潜规则、商业贿赂、霸王条款,原本对消费者诚信无欺的,也对消费者横起了眉毛,在国外执行一套标准,在中国执行一套标准,南桔北枳。应当说,这种变质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物种,有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也会有什么样的企业。一个消费者弱势的环境里,不光国内企业霸道,洋品牌也会变得霸道。

因此,洋品牌南桔北枳,根本原因在于执法者,在于制度环境,在于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呵护。很多地方总是以能招到世界五百强为荣,以招来世界品牌为荣,只要有大企业入驻,不仅会降低税收,还会降低环保、劳动保护等制度环境,至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自然会让位于对大企业的保护,唯恐服务资本不到位,而让投资环境“恶化”了。国内消费者权益的一再降低,正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无底线保护有关,与惟GDP的政绩主义有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