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6月30日晚宣布,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控制管理,年增量配额为12万辆,试行期为一年。7月1日零时起,广州将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后续各个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额,购车须申请取得配置指标。广州还将实行外地车辆按时段在指定区域的限行措施。(7月1日中国广播网)
必须承认,对城市而言,“治堵”势在必行,但我们不能一味地选择“堵”的方式方法,无论是征收拥堵费、限制私家车等,都非长久之计。这些措施,短时间会奏效,但长期实施下来,治标不治本的的弊端定会暴露无遗。其实,从外国大都市的历史经验来看,“限”也是一种方式,但外国的“限”多是提高牌照费、停车费等使用成本,即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却选择了一种“行政手段”,这自然是用错了方向。
行政手段无法释放需求,只能打压需求,但这种需求会一直存在;但市场手段却可以释放需求,减少公众的购车欲望。从这看来,“汽车限购令”更似一种把对脉开错方的措施。
不过,我更希望,“汽车限购令”只是为了治堵争取时间,如广州这次,便是“试用”一年;而不能成为一种长期执行的政策,将公平公正抛弃,因为这是在饮鸩止渴。希望每个城市,都能对“汽车限购令”有所反思,趁早发展出城市全覆盖的公交系统,而不是效仿,让“汽车限购令”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