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家只有一张存折”,到人手多张银行卡,从“存钱消费”到“借钱消费”、“综合理财”,20年来,随着人们财富逐渐积累,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老百姓理财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财富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变。
从存折到银行卡:花钱存取钱越来越便利
“小时候,全家只有一张皱巴巴的存折,平常都锁在抽屉里,需要用钱的时候才被拿出来,还得跑一趟银行。”在省城已工作3年的张琳,向记者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情形。
如今,光银行卡,张琳就有好几张,“工资卡、信用卡……出去逛商场、吃饭,基本上都是刷卡。”张琳说,“现金用得相对少了。”
据统计,目前,中国银行累计发卡量已超过16亿张,其中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达1.1亿余张,银行卡受理商户达88万户、联网POS机139万台、联网ATM机14万台。2011年,全国人民币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金额达到15.9万亿元。国泰君安金融业分析师陈先生说:“买卖国债、纸黄金,交电话费、水费,网上购物……这些现在都能通过银行卡及相关服务轻松完成。”
从攒钱消费到借钱消费:花钱理念大不同
“先攒钱、再消费”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理念,省城的谢阿婆曾经是“再苦再累,也不愿意欠钱”,最近她却默许了儿子陈先生按揭买车的做法,“现在大家都这么做,应该是有道理的。”
如今,“今天花明天的钱”已不再稀奇,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消费中也开始采用信用卡付账方式。
“从‘攒钱消费’到‘借钱消费’,反映了国人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潘淑娟表示,这对促进社会需求无疑有积极意义,但要注意防范风险。“金融机构要注意风险控制,消费者则要量力而行。”
从钱夹到消费全用卡:财富观念发生巨变
“这是我丈夫用过的一个钱包!”市民赵月秋拿出一个真皮男式夹包,“里面平常一向装得鼓鼓囊囊的,除了银行卡,驾驶证、身份证外,剩下的都是钞票,经常有一两千元之多。现代男人工作效率高,又讲究生活品位,出去应酬动辄几百元,钱包里的钱不够怎能行!”
而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社会产品短缺现象没有了,粮票基本失去了作用,人们用来与小贩换鸡蛋、塑料盆等物品。赵月秋说,她相继换了十几个钱包,有尼龙绸包、牛皮斜挎小背包、古色古香的仿古包、时尚前卫的金属包……赵月秋兴致勃勃地逐一展示,每一个钱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象征着生活细节的变迁。
一晃20年过去了,赵月秋的钱包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如今,我用这个精致小巧的钱夹!”她说,随手打开钱夹,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银行卡、购物卡、会员卡,她将20年前的那个小钱包与手里的钱夹进行对比,“当时小钱包几乎能装十个月的工资。现在我经常用的这个钱包,1个月工资2千多元,消费都是用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