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的“引资”工作再次步入新的高潮。日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拟修订《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继续加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力度,加快QFII资格审批。但是,对于年轻的A股市场而言,仅仅“引资”还远远不够。
毋庸置疑,证监会近期针对上市公司回报、新股发行制度、退市问题等诸多市场焦点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其矛头无不一一指向股市的要害与软肋。然而,有两大核心问题却没有触及,其一是关于A股市场的定位问题。之所以“重筹资,轻回报”会成为市场的一大“劣根性”,与对股市的错误定位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一股市“劣根性”已在市场延续了20余年。前两年A股连续“熊冠全球”,也与市场融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而投资功能丧失殆尽有关。而证监会的一系列改革中,即使有IPO新政出台,并且新股“三高”发行得到缓解,但却从未剑指市场的定位问题。
其二则是监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一直没有消除。以新股IPO为例,新股发行制度的制订以及如何进行改革,显然是证监会的职责,而其审批权则应该下放到相关的证券交易所,由交易所根据相关制度决定企业能否挂牌上市,但这项权力,却被证监会紧紧地握在手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状,使证监会脚踩“两只船”,无法使其发挥监管者的最大作用,也导致交易所的功能遭到扭曲,使证监会与交易所权责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