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2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生工程,关键一句话,就是要好事办好。对民生工程出问题,要‘零容忍’。”

“要把加快推进民生工程摆在优先位置,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事、忧心的事,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要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看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赢得民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单项的民生小问题却是政府的大事情,惠民工程要持续做加法”。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城市功能:丰富服务业态 满足品位生活

星报记者:合肥正在向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发展过程中,如何满足群众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

吴存荣: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推进,合肥产业基础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人口迅速集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内需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不仅要建好基础设施、打造良好发展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引进一大批实力强、档次高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不断繁荣城市业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星报记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业态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吴存荣: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功能开发和新型业态繁荣。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中心。重点推进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要素大市场、空港经济区、高铁站服务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区、教育科研集中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合肥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中心。

星报记者:我们观察到,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是否是合肥在跨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吴存荣: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合肥市敏锐感知机遇、主动抓住用好机遇,进行了率先探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合肥坚持把中央的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具体化,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公共安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星报记者: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是否也给合肥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

吴存荣:是的,十一五期间,合肥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3万个,动态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向劳务输入的历史性转变。

市民:家门口工作,感觉真好

“很多市民可能把1912看得太高,实际上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崇尚服务品质,切切实实为市民生活质量提高而服务。”合肥1912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企划经理余宏星这样告诉记者。

谈起1912落户合肥的经历,余宏星说:“缺少夜生活,与合肥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方向不相符合,所以我们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来到合肥。1912就是要给合肥市民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种新的生活理念,让合肥市民离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贴得更近。如果你晚上来1912,就会发现,白天与晚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25岁的吴倩在1912街区的九品风酒楼工作,她对现在这份工作很满意。吴倩中专毕业以后去了广东工作,但她的男朋友在合肥做销售。2008年,她和男友结婚,并在第二年有了一个儿子。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让他们不堪其苦,去年底,她回到合肥,之后,她需要一份工作。一天,她高兴地发现,就在住处附近的1912街区,有酒楼在招聘工作人员,经过面试后,她被录取了。

吴倩说:“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环境、待遇都不错,最关键的是,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感觉,真好。”在吴倩工作的酒楼,像她这样的工作人员有数十人。而1912街区,在为合肥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已经提供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

现在的1912,虽没有市中心繁华,却已超过了预期想象,吸引了很多市民消费休闲,相信不久之后,这里来的人会更多、发展的会更好。

城市民生:莫道千辛万苦 只为百姓幸福

星报记者:民生工程涉及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从总体上看,合肥在民生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吴存荣:自2007年起,我们实施“民生工程”,从最初的12项发展为“33+X”项,“十一五”累计投入90多亿元,近500万群众直接受益。今年,又投入60多亿元。就业实现了劳务输出向输入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还做了一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工程,包括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等。

星报记者:下一步,合肥市在民生工作方面有哪些规划?

吴存荣:持续改善民计民生,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扩大就业与自主创业并重,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星报记者: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您怎样看待民生工作?

吴存荣:民生工作重在落实,抓落实就是把责任变成行动、把能力变成动力、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持续做减法,民生工程不断做加法,才能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用干部们的辛苦指数来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市民: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沈章发是大圩镇圩西村的一个普通村民,较为贫穷,因为他的爱人和大女儿都有残疾,小女儿在读大学,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他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劳动力,今年已经69岁。但如今沈章发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困苦,采访时,他笑呵呵地说:“现在跟以前比,那是天上地下啊,以前为温饱发愁,现在不需要了。”

沈章发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下收入,低保一个月1400多元(4口人),2亩多地租金一年2500多元……加起来,他家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虽然和同村的其他居民相比,这个收入并不是太多,但维持生活是绰绰有余了。但沈章发知道,生活的改变,凝聚着大队干部的心血。

周书斌原本是一个个体老板,6年前,在镇政府领导的动员下,他接过圩西村的担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周书斌走马上任后,带着村里的其他干部,起早摸黑,找项目、找赞助、找支持,四处化缘,终于把贯通全村的道路给修好了,村民家里像城市居民家中一样,通上了自来水……为了提高村民收入,村里又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转向经济作物,搞起了农庄,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发展休闲旅游……

记者手记

无论衣食住行,还是就业增收,都属于民生的范畴。说到底,做好民生工作就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所以说,“民生工程”是民生工作的重点,但却远远不是民生工作的全部。只有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到位了,政府的民生工作才能得高分。可能正是基于此,吴存荣在谈民生工作时一些观点独到,如“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大民生’”。

采访中,我们没有把落脚点放在一项项“民生工程”上,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单调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合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不能全面展示合肥日新月异的城市进化,更不能深刻表达合肥居民在时代变迁中所收获的喜悦。

最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合肥前进的步伐上,试图通过对足迹的追寻来诠释合肥人的幸福。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新境界带来新思维,新举措促进新跨越、新作为推动新提升,我们期待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再一次的精彩蜕变。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