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昂的书房:“五杂堂”的名贵香樟
许春樵的书房:“经畬堂”的乡下韵味
下一篇4 2012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赵昂的书房:“五杂堂”的名贵香樟

张亚琴
 

回忆起书房,赵昂想到了1982年。当年参加工作时,四个人挤在一间宿舍,书无法放,便堆码到床头。不常用的书,便给他扔进了床下。

结婚时,赵昂分到十来平米的一个小房子,只能放下一个小书橱。熬到了住进两居室时,赵昂的书籍也只得与儿子的卧室平分天下。

这就是赵昂的书房史。

如今,他的书房可扬眉吐气了。位置在复式楼的顶层,是他家中最好的、最大的一间朝南房,取名 “五杂堂”。

书斋命名的由来

说起书房名字的来历,赵昂慨然畅谈:有一次,他与漫画家吕士民总结四十年来的人生时,说只是“吃杂粮,读杂书,做杂事,写杂文。”

闻言,赵昂的一位朋友进言:“何不以‘四杂堂’给书斋命名?”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可回家仔细琢磨:“四”字似乎不是很吉利。于是,他便把这件事又搁置一旁。

后来,经漫画家程新德引荐,赵昂请到著名书法家王家琰先生捉刀为书斋题名。“吃杂粮,读杂书,做杂事,写杂文,戒杂念。赵昂先生以五杂堂命名书斋,真人生体悟也,余高兴书之。”

“五杂堂”便作为他书房的名字,正式定下来了。

现在,赵昂的书房门口上,你会看见遒劲端庄的“五杂堂”三个大字下面,有这两行灵动飞舞的行书,道出了五杂堂主的内在心声。而且这个牌匾上,错杂分布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七个“杂”字:“当时,不啻给书法家出了道难题。王家琰先生思忖良久,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书毕,掷笔砚边,汗流浃背,连呼过瘾。”说到那时的情景,赵昂连细节也记得很清楚。

名贵香樟的名家雕刻

“这等好字,简单装裱上墙未免流于庸常,于是又四下里去找店家雕刻。可偌大一个省会城市,一时竟然没找到合意的木料和合格的手工雕刻师。”在赵昂的文章《好一 个杂字了得》里,他是这样叙述的。

当听到他的难处后,池州作家汪芳俊帮助解决了难题:汪芳俊从皖南石台深山里,找到了一块名贵的香樟木,请当地的陈清超先生操刀雕刻,上漆镀金,精工制作。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块书斋的牌匾给制作出来。

很多见过这块牌匾的人,都交口称赞它栗底金字,夺目耀眼;檀香四溢,沁人心脾。

赵昂也很满意:“香樟木是常绿乔木,生长期缓慢,是传统的稀有名贵木材。我家里的这块,能散发出特殊的浓郁的香气,经年不衰。可以说,我的书房因为这牌匾,增辉不少呢!”

人物简介:

赵昂, 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公安学校,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公安厅政研室、《警探》杂志社、宣传处。著有《冷言热语》、《难言真实》、《画里有话》等书籍。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