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实验者”、“最牛大学校长”……这些标签都被贴到了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昨天风尘仆仆赶来合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的南科大终于“去筹转正”,这一剂强心针,让66岁的老人在一个多星期内走遍了全国8个省份,为南科大招生“摇旗呐喊”。昨天中午,朱清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4:3:3变成6:3:1,招生方案并非倒退
记者:根据教育部批复方案,南科大的招生方案是6:3:1,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最终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但之前南科大向教育部提交的招生方案是4:3:3,录取模式为什么会改变?是妥协倒退吗?
朱清时:平时成绩各省都不太一样,不太容易算得准确,所以第一次这样尝试,我们就同意把平时成绩减少到10%,去掉的20%加到高考成绩上,变成了6:3:1了,也是为了稳妥起见。如果这一次我们发现对平时成绩的测算可以把握得比较好,那今后很有可能还是变成4:3:3。
南科大要当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
记者:您一直说要把南科大建成一所现代大学,那您心中理想的现代大学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我们以加州理工学院——也就是钱学森的母校为模板办学。钱学森曾说,中国这么多年没有出现冒尖的大师级人才,就是因为没有一所培养高度创新人才的大学。南科大就要当这样的大学,从零开始,按照国外大学的模式,以实际行动回答“钱学森之问”。
“教训”很深刻,但我从来没有孤独感
记者:这几年来,南科大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如今正式获批,之前种种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清时:做了两年多,发现很多问题并没有我们原先想象得那么简单。“去行政化”没那么容易,因为“行政化”在大学和社会上都已经根深蒂固。 最初我们想要完全自主招生权,想一步到位,现在我们意识到,这些都不现实,必须要积小步成大步,一步一步来。
不过尽管艰难,我从来都没有孤独感,无论是第一批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志同道合的同事还是社会上的很多声音,他们都很支持我,这也是我能坚持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第一批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只能拿到南科大的“自颁文凭”,这些拒绝参加高考,未被教育部承认的学生前途将会怎样?
朱清时:这43名学生是最不愁找工作的。他们现在有很高的知名度,已经被刊登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这是学生非常宝贵的资产,他们都很自豪。现在已有多家跨国企业向学生伸出了橄榄枝,并称届时只要学校推荐,不用考试,将全部录用。
安徽学生很优秀,我对安徽很有感情
“小白鼠”很自豪,被跨国公司盯上
记者:第一批教改实验班里有5个安徽学生,他们的表现如何呢?
朱清时:这些安徽学生的表现都很不错,我们对安徽的生源是很满意的。我以前在中科大当校长,安徽是我的大本营,我对安徽很有感情,加上安徽的高招录取方式也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这次首次招生也选择了安徽。
我们不怕和北大、清华竞争
记者:高考已经结束了,您觉得多少分以上的考生报考南科大比较有希望?怕不怕高分考生被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抢走?
朱清时:一般来说,高考分数最好高出一本线五六十分,具体到安徽,考640分及以上的考生报考比较有希望。和清华、北大这些百年名校相比,我们年轻,所以没有包袱,像人事制度的改革、教授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完成得比较轻松,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