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好交警,你更爱谁?
为文化强省贡献“星”能量
3上一篇 2012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文化强省贡献“星”能量

 

采访对象:温跃渊

职务: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温跃渊是一位老新闻、文学工作者,也是我省报告文学学会的会长和作家,创办过《文艺作品》杂志,创办过《时代文化报》并任总编辑,著有多篇报告文学,如《小岗纪事》等。温跃渊说自己和星报很有缘,从星报创刊伊始他就关注星报,是星报的老朋友、老读者,而且自己的家人也曾在星报工作过,对星报的感情相当深厚。在温跃渊的工作室,他感叹地对记者说,“《市场星报》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啊!而且现在办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记者 宋娟 倪路

过去:星报二十年的成长都看在眼里

采访当日,记者注意到,在温跃渊的工作台上放着一份当天的《市场星报》,他拿着报纸告诉记者,每天早晨,《市场星报》送到后,他都会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他也很喜欢这份报纸,特别是喜欢里面的文艺副刊。

说起自己与星报的渊源,温跃渊说他和星报结缘于星报刚刚创办,自己和星报的创刊人之一刘济民是好朋友。星报最初的办公地址在安徽大剧院附近。租用一栋小楼的几间房,十几个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温老感慨良多,他说,自己虽然不是“星报人”,但“星报人”的努力他却一直看在眼里。在刚刚办报时,想得到一个全国性的刊号十分不易,为此,星报的前辈们可费了不少力。

“星报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真的十分艰难,一路走来,与报社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看着星报走了20年,1999年由行业报转型为都市报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如今,更好了。”

改版:为读者提供“大餐”享受

说起星报的历史,温跃渊娓娓道来,2010年,《安徽市场报》划转到安徽出版集团,并在2010年5月更名改版为《市场星报》,在传承 “心系市场、情牵市民”的办报理念基础上优化升级,以“办最有价值的都市报”为宗旨。星报还提出了“知天下,赢财富,懂生活”的口号,为读者提供重大时政新闻,财经和民生报道及文娱报道,这些都十分吸引他,他认为星报服务了不同的读者,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大餐”享受。

“改版后,这份报纸有了很大的变化,板块分明、版式内容也比以前有了改观,我知道这也离不开安徽出版集团这个强大的后盾。在这里,作为一个办副刊的老报人,我对星报有一个建议,就是希望继续加强文艺副刊的分量。”

现在:《品读》有特色,加强副刊吸引读者

温跃渊认为,目前,星报的《品读》专刊每周一次,每次一个选题,已经做到“有自己的特色”,希望能继续走下去。“星报的副刊如能继续加强,就可吸引更多的读者。现在的新闻报道都是大同小异,如果能在副刊上‘用心思,做文章’,将能吸引来更大一批读者。纵观全国的都市报,文艺副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一张都市报如果没有一个有特色的文艺副刊,就会缺少一些文化韵味,会少了一些作者,更可能会少一些读者。记得当年,星报也请过鲁彦周为报社的副刊栏目题过词,叫‘都市漫笔’,这个栏目曾吸引过多位文学大家投稿,那是别的报纸无法超越的”。

未来:为文化强省做出自己的努力

“市场星报改版以后,为安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很大贡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号角,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希望星报,特别是星报的文艺副刊,能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自己的努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