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血色凝成的民族史诗
完整书写农民工的性格成长史
微书评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完整书写农民工的性格成长史
——长篇小说《农民工》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对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创业有着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借鉴意义。
 

日前,由安徽作家许辉、苗秀侠合著,黄山书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农民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光明日报》文艺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宣部文艺局、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农民工读者出席了研讨会。

长篇小说《农民工》以一个普通农民工张如意的故事为主线,以杨稳当、王四清等其他农民工的故事为副线,讲述了一群淮河流域的农民,从进城务工求生存、求温饱,到求自立、求发展、最终创业有成的奋斗故事。

与会专家认为,《农民工》完整地书写了农民工群体的性格成长史,写出了他们情感的流程与精神的升华,并以此来观照农民工们整体的物质生态与精神生态的演变,这就使这部作品拥有了长篇小说文体应有的史诗品格,这在农民工题材的创作中是难得一见的。同时,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历史理性与现实批判的锋芒,及一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构成了《农民工》内在活力与审美意蕴、审美价值。《农民工》最值得称道的是,小说通过农民工外出创业、而后“凤还巢”回到家乡投资的故事,提出了一向为人忽略的农民工的文化资本问题,即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创业不仅有着理论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有着实际的借鉴意义。这部长篇小说贴近时代和人民,贴近基层和群众,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和生活体温。

来自大别山山区的两位普通农民工的精彩发言,把研讨会推向高潮。他们饱含热泪诉说了自己的打工经历,认为《农民工》写出了农民工的艰辛、挫折和成功,写出了农民工身上朴实又闪光的东西,既贴身,又贴心,很能引起农民工的共鸣。并表示,能进京参加《农民工》研讨会,听到京城学者、名家对这部小说的精彩分析,这不只是他们两位农民工的荣幸,更是中国各条战线上辛苦工作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的荣誉。

据了解,《农民工》出版以来,已多次印刷,印数已突破4万册,并成功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荣获安徽图书奖等大奖,数十家报刊、网站选载了该书内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文艺报》等各大主流媒体都刊发过该书书评或进行重点评介。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