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张育瑄
职务: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今年是《市场星报》创刊20周年,弹指一挥间,《市场星报》从一份行业报转变为综合性都市报,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张育瑄,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见证了本报20年来的起起伏伏。近日,记者在省记协办公室采访了张育瑄,谈到当下纸媒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如何寻求发展的问题时,张育瑄说,要寻找多业发展的“须子”,“要像动物的须子一样,嗅觉灵敏,学会探索。” 记者 孙婷
转型:一转型就感觉到天地宽了
1992年,《安徽市场报》创刊,1999年,这份报纸由行业报转型为一份综合性的都市报。谈到那次转变,张育瑄很诚恳地说,从报业发展来看,办行业报路子会很窄,读者群少,报道的内容也受限制,影响范围小,转型为都市报,是必然之举。
“《安徽市场报》从一份行业报转为一份报道非常全面的都市报,这也是当时全国报纸的发展趋势,而你们的反应非常快。”
“你们可能也感觉到转型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一条死胡同,一转型就感觉到天地宽了,豁然开朗,影响力扩大了,读者群广泛了,单零售就非常厉害,特别是更名为《市场星报》以后,成了安徽都市报的一支劲旅。”
亮点:慈善晚宴是双赢之举
2010年更名之后,《市场星报》更加侧重民生新闻,也有了一副担当社会责任更有力的臂膀,对此,张育瑄称赞,“在民生这一方面,你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不但报道,还有实际举措,最大的举措就是每年的慈善晚宴,慈善晚宴集合了政要、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企业界的人士参与,做得很有声势,是一个双赢的活动。慈善事业得到了发展,同时提升了《市场星报》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慈善晚宴是星报的一张名片,连续6年的慈善晚宴募得善款总额2000多万,“这类的活动,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一个莫大的帮助。这也符合国家的发展方针,就是当整个国民收入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弱势群体、低收入者,你们做到了一些政府尚未来得及做的事,你们来承担了这部分责任。”张育瑄说。
优势:财经新闻贴近民生
财经新闻一直都是星报的“拳头产品”,张育瑄评价道,“《市场星报》在帮助老百姓认识经济、市场领域,在理财、股市、彩票方面,比一般的报纸要细,比如每期都有(彩票)号码推荐,另外你们在分析股票形势、帮助股民正确地在股海游泳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知天下、赢财富、懂生活”,是星报更名改版后的办报理念,而“重视经济、重视财富、重视与老百姓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是星报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因为现在不像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现在老百姓层次很多、爱好很多,有很多人拿到钱之后想走致富之路,进入股市、彩市等各种投资领域,他们会考虑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而你们的报纸恰恰满足了读者这一方面的需要,既有宏观方面的民生,比如国家的水电气等能源讯息;也有细微方面的民生,比如合肥交通、物价、菜篮子,总之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哪家都市报给他的生活提供便利,他最终就会选择哪家报纸。”
未来:摸着老百姓的脉搏办报
关于未来,张育瑄首先建议保持自身特色,“你们是侧重于财经类的都市报,在众多都市报中独树一帜,我想这在市场经济社会,更容易赢得老百姓的青睐。只要摸着老百姓的脉搏办报,就会赢得市场。如果远离读者,发行量将逐渐下降。”
其次,他还提出,要参照一些先进事例的发展,做大主业,多业发展。“最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在于它多业发展,包括印刷、出版、影视、房地产、图书馆等。”
虽然中部地区和沿海城市因大环境而异,但张育瑄觉得,多业发展仍不失为一条路子,“因为独木很难成林。就好比出版集团将产业扩大到海外市场,报纸也应该找准副业,要寻找更多生存发展的‘须子’,像动物寻找食物一样,要嗅觉灵敏,要学会探索。”
最后,张育瑄还建议,在发展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短速快”地到国内优秀都市报取经,“要取众家之长,千万不要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