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看今朝
2012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梦看今朝
回忆那些可能被遗忘的地铁往事
 

转机:机遇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

梦醒时分:2009年

梦想指数:★★★☆☆

2008年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来势迅猛。中国,如同大海中全速行驶的巨轮,需要满舵偏转迎面而来的冰山。当年11月5日,国务院了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合肥市在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的第五天,即11月10日将轨道交通有关《建设规划》由省发改委和省建设厅分别转报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在规划设计有轨电车一号线的同时,合肥市一直没有放松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工作。特别是合肥近几年来“大建设”和“大发展”后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为该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报工作增加了底气。而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更进一步凸显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迫切性。

在一次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孙金龙深有感触地说:“合肥跟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要想通过一两年、两三年努力就赶上,可能不太现实。必须通过加快发展,逐步缩小跟别人的差距。”而在广大市民心中,轨道交通正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种身份象征。

2009年12月16日,有关《建设规划》完成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签程序,上报国务院。至此,合肥轨道交通项目已完成规划申报、专家评审、部委会签这三道难关,静等“临门一脚”。

惊喜:全国首个计划外获批城市

梦醒时分:2010年

梦想指数:★★★★☆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批复《建设规划》,7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经国务院同意。7月21日,批文正式下发到合肥市。至此,合肥人轨道交通的奢望,也在历经11年后梦想终有盼头。

“从‘想’到‘等’到‘跑’,每一个脚步的印迹至今难忘。”每当谈及合肥市加入轨道交通“俱乐部”的历程,作为该市轨道办主任的姚凯总是深受感动。

“这个梦想的实现,我们至少提前了3年多!”姚凯当时曾向记者兴奋地介绍说,国家在此之前是批了两批城市的轨道规划,第一批包括北京上海,第二批有南京、苏州等城市。而合肥是既争取满足设定的条件的同时,又编制这样技术性的文本,然后直接报送。他觉得当中最重要的是省市政府高瞻远瞩,很好地把握住了2008年扩大内需的时机,果断决策,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及时报送了轨道规划并进入了正式审核。所以这个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计划外”获批的轨道规划。

“我们全部花了20个月,而全国的平均时间是五年。”对此,姚凯感慨万千。

成真:轨道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

梦醒时分:2012年

梦想指数:★★★★★

虽然地铁梦早已尘埃落定,渴望着幸福能早日来敲门的合肥市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什么时候才能正式开建,毕竟早一天开建就意味着可以早一天享受地铁便利。

5月28日下午3时,合肥市重点局、市轨道办、市林园局、市交警支队、市公交集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方案,并通告: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2012年5月31日24:00起,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合肥站~大东门站)大东门片区施工范围将采取全封闭施工,这标志着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改善民生、解决市民出行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城市快速发展的标志;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将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承载力;同时有力促进城市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详见本报5月29日报道)。

今日开始,随着地铁的正式开建,也彻底宣告“大合肥”将从此开启“地铁元年”。而在封闭施工“阵痛”之后的2016年年底,我们也将真实感受到自己的地铁交通。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链接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进展

●2010年11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估。

●2011年4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1年4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专家审查。

●2011年6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2011年6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估。

●2012年1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2年6月,根据合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2012年5月31日24:00起,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合肥站~大东门站)大东门片区施工范围将采取全封闭施工,这标志着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