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路过马鞍山南路与皖江路交口,曾经的那个加油站已“改头换面”,跟耀眼的中石油、中石化不一样,加油站的姓名是“凯林公司”。不少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民营加油站因为低价曾经在合肥风靡一时,但现在数量越来越萎缩,只剩不到10家。
在货源、市场等的夹击下,夹缝中的民营加油站如何生存?
加油站“变脸”
这两天,有车一族路过马鞍山南路与皖江路交口就会发现,原来的那个加油站已经换了新颜,在红彤彤的底板上写的是“凯林公司”。
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凯林公司的朱经理。他告诉记者,凯林公司指的是合肥凯林工贸有限公司,经营马鞍山南路加油站已经很多年,这一次只是换了个外装饰,想吸引顾客。
因为靠近马鞍山路繁华区域,来往车辆很多,朱经理告诉记者,加油站的生意还算不错。“但毕竟货源掌握在两大集团手里,我们也只能赚点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慢慢来做,主要是走量”。
夹缝中艰难生存
亮出自己的“招牌”,像凯林公司这样的民营加油站在合肥已不太多。 曾经在合肥拥有3家中州加油站的罗卫华现在的阵地只剩1个。罗卫华告诉记者,对于民营加油站而言,一方面受制于供应商,一方面要靠低价赢得市场。 “怎么办呢?我们只能通过减少管理费用,看,我们的装潢就没有两大集团漂亮,另外,在用人成本上我们也尽量节省”,罗卫华坦言自己就是靠着这些秘诀走过来的。
“节节败退”的背后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民营加油站在合肥最高峰时能达到好几十家,但现在只剩不到10家。而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介绍,1998年,全国有3340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民企占了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的85%;目前,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剩下600余家。中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在近两年时间内,民营石油企业近50%破产和间歇性停业。
一名民营油企老板告诉记者,找油凭关系,卖油又看脸色,“目前民营加油站势单力薄,大多是分散式经营,难以在市场上持续竞争。”
昨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民营加油站的进货渠道相对多而灵活,易产生价格优势,但同时也对监管带来一定困扰,可能会在油的质量上缺乏大品牌的保障,这也是消费者对于民营加油站的市场顾虑。而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也发现,接近8成的有车一族们却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到民营加油站加油,在他们眼里总是有点不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