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养”,妙招还是险棋?
201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拼养”,妙招还是险棋?
记者调查发现“拼养”孩子带来轻松,也难掩阵痛
颜梅生 陶庆 记者 雷强
 

消费时代,“拼”字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字符,拼吃、拼玩、拼唱、拼车……有人称之为“拼团时代”,如今连养孩子也可以“拼”了。

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常常以多个家庭为单位,每到周末,即由一对父母轮流照顾孩子。这就是“拼养”。

拼养,在现实生活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问题?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拼养”在合肥悄然兴起

“拼养听上去不太好听,但却很有用,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能节约开支。”家住合肥市凤凰城小区的章先生表示,其本人也是“拼养”互助者之一。

据章先生介绍,他和爱人都在做销售工作。孩子马上就要幼儿园毕业,上一年级了。平时还好,一到周末或是寒暑假,就感到头痛不已。因为孩子没人带。

“我参加的是由6个家庭组成的‘拼养’,每到周末,孩子们便聚集在一家一起生活。算下来,一个半月才摊到我家一次。”

“这种做法真的会节约开支的。很多孩子的玩具以及用具等,6个家庭只要购置一个便行。比如说,夏天孩子都爱玩水,很多人家都有塑料充气游泳池,一大池水一个孩子玩不如人多有意思。这样的话,6个家庭只要买一个充气游泳池就行了。除了分享一个游泳池,还可以在外出的时候分享一辆车,交换孩子们的旧衣服、旧玩具等。”

8成网友愿意尝试“拼养”

怎样看待“拼养”,众说纷纭。有人说,拼养是物价飞涨下的生活智慧;有人说,拼养是80后的新潮育儿方式;还有人说,拼养就是父母生而不育不养的自私行为。

记者了解到,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对“拼养”这种现象持赞同看法的占参与调查人数的63.2%,表示如果在有条件并有合适的家庭的情况下,愿意参与“拼养”的占参与调查人数的85.2%。

关于拼养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什么好处,调查结果发现半数网友认为拼养可以弥补独二代没有兄弟姐妹的遗憾,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18%的网友认为拼养相对幼儿园和托儿所更有家庭的感觉,同时也有18%的网友认为孩子在一起相处不会造成像隔代教育那样孩子很任性、孤独等性格缺陷。

“拼养”中,安全成阵痛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在“拼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参加“拼养”孩子的父母心中无法挥去的阴影和阵痛。

家住合肥安居苑小区的李女士,因为老公忙于生意,自己经常周末被倒班。2011年9月,李女士看到他人所发的“拼养”网帖后,立刻响应。可只过了一个月,儿子亮亮便在“拼养”受托人家玩“抓鸡”游戏时,不慎被摔断左手骨。

与李女士有相同遭遇的魏女士,让女儿彤彤参加了一个英语教师家庭的“拼养”,可偏偏该教师脾气不好。2011年12月4日,由于彤彤错误理解其意图而未按要求作答,该教师便让彤彤脱掉裤子绕场地慢走两圈。彤彤因而受到精神刺激,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

在合肥四牌楼附近开办了一家公司的刘小姐,儿子轩轩在寒假参与他人组织的“拼养”,可仅过了5天,年仅5岁的轩轩生性顽皮,玩弹弓时塑料子弹将一名行人的眼睛打伤。为此,刘小姐不得不赔偿对方数万元的医疗费和赔偿金。

孩子损害该由谁“买单”?

孩子在“拼养”中遭到损害,到底责任该由谁负?

在合肥开了一家小超市的郭女士夫妇,每到年底,生意便红火得难以应付。2011年11月,保姆辞职,为了生意、育儿两不误,遂加入了“拼养”行列。不料,当月27日上午,正在“拼养”受托人家阳台玩耍的孩子,被楼上住户丢下的烟头烫伤了颈部。

郭女士夫妇找 “值班”家庭理论。“没想到对方一句,‘我们又没有签合同,又没有收你的钱,大家是相互帮助的,我也不想这样,你凭什么找我赔偿’,便把我们顶了回来。”

孩子损害该由谁“买单”?记者从部分审理过此类案件的法官处了解到,“拼养”作为一种委托监护,是为法律所允许的。“拼养”受托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孩子进行照料、教育、监督,且不能采取有损孩子尊严的教育措施。二是妥善保管孩子的贵重玩具等财物。三是本着为孩子利益,帮助完成一定行为,如突然发病时送往医院救治、孩子需要购买物品时帮助购买等。如果“拼养”受托人未能尽到该职责,甚至故意侵犯孩子权益,如上述放任不管、体罚孩子等,自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孩子在正常活动中受伤,而“拼养”受托人的行为并无不当,则应由家长担责。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