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造假”的官员是如何得逞的
做好人的成本究竟咋高的
非常道
“两只苍蝇” 如何成了“穿越小说”?
下一篇4 201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履历造假”的官员是如何得逞的

王攀
 

为了入党、升迁,小学毕业却谎称中专毕业,伪造专科学籍档案,谎报本科学历;篡改档案,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在山西河津市,遭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薛新民不降反升,从乡镇党委书记升任河津市住建局局长。(5月23日《法治周末》)

官员档案应该有着一套严密的监督管理制度,不是谁想改就能改的。这是从理论上看的。可现实中,假如想改档案的就是管理者本人,或者跟管理者有着基于利益方面的关系,那么看似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就一攻即破了。

薛新民曾是河津市政府打字员,后来又被提拔为机关事务局副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有人举报、记者证实的他在招工、转干、入党、升职过程中,先后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4次虚假填写参加工作时间,小学毕业却伪造专科学籍档案,谎称本科毕业……这些行为之所以能够得逞,显然是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审核者和监督者被攻破了,学历和年龄在他那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然也始终是一个“利好”的过程。

管理者、审核者、监督者,甚至与之有关的其他部门和环节……这些往往被视为严密的制度设计。可恰恰忘了,关好门不在有多少锁,而在于怎么锁。在这一道道的防线里,从头到尾,都是内部控制。换句话说,是在一个小循环里。当内部人被攻破,这个小循环就不起任何作用。而告别内部人的控制,往往是一项制度设计成败的关键。

但遗憾的是,薛新民履历造假只不过是“党内严重警告”,而且不误升官。内部人举报、记者调查,而官方态度仍旧暧昧。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为内部人控制:官员升迁与否与公众没有直接关系。履历造假成本小——打通内部人即可;风险小——只要上级不追查,公众质疑无济于事;收益大——转干、入党、升职。显然,只有给公众实实在在的监督权和制约权,打破内部人控制,才能够根本上解决官员履历造假问题,甚至也包括很多久治不愈的官场病。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