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是清朝独有的。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清宫选秀始于顺治帝。据统计,从顺治到光绪九朝,清宫选秀女八十多次,按后来入葬陵寝的后妃统计,共214人。其中,只有个别人得到皇帝的宠爱,升为皇后、贵妃,大多数成为被奴役的宫女,成为“活寡妇”。
不管秀女们入宫过着怎样的生活,但当初她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身世:满蒙汉的八旗之女
在清朝,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统治的重心。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皇后妃嫔都是在其中产生。八旗的秀女还会赐婚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
除了八旗秀女外,还有内务府包衣三旗的秀女。但选她们,都是作为皇室的奴隶。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
禁令:不参加选秀不允许出嫁
八旗之女,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有的想成为妃嫔,也有的想逃避。
逃避是不可能的。乾隆时曾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
举个例子。当时,闽浙总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乾隆皇帝允许他年过十七岁的儿子恒志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但是,马尔泰的这位千金还没有参加过选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为恼火,命令德沛立即赶赴京师,当面训饬。1755年,对选秀女制度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
应选:秀女坐骡车排序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秀女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
初选完毕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依次登上她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各归其家。
而应选的秀女们则入宫后,供皇帝或太后选阅。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标准:家族门第最重要
看清宫戏时,扮演妃嫔的都是些首屈一指的美女。实际上,八旗秀女被选中的,不一定都是容貌出众的。
当时,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
其中,门第是最主要的。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
而被光绪皇帝视为红颜知己的珍妃入选时,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是曾任总督的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大学士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訢的连襟,因此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