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将尘封在历史烟尘中的清代果郡王允礼推到观众面前。荧屏上的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且用情专一,矢志不渝,有着贾宝玉的才情,但比贾宝玉勇敢。那么,作为皇家子孙,清朝王爷们的真实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清朝以战功封王
在皇室宗亲中,皇子皇孙众多,不下成千上万,一般都封有“贝勒”、“贝子”、“国公”、“将军”等爵位。不过,能被封为“王”的,则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统计下来,约有二百多人称“王”。
首先是受到追封的王爷。他们本人在世时,都建有赫赫战功。但在去世前,尚未封王。
其次是众望所归,建功立业,直接封王。如清朝开国之初所封的十二位“铁帽子亲王”,权势烜赫,威名远扬,令人信服。
在过去,历代封建皇朝的“龙子龙孙”,一般都要封王。自然,其中弊端很多。
到了清朝,开始重视战功,“量才录用”。康熙皇帝共有三十五个皇子,但被封王的也只有怡贤亲王允祥、恒温亲王允祺、果毅亲王允礼、诚隐郡王允祉等十二人。
亲王可以代代承袭
清朝规定凡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都称为“宗室”,腰间系一根黄带子。
宗室要封爵位,最高的是亲王,全称和硕亲王,其次是多罗郡王,再次是多罗贝勒,然后是固山贝子。袭爵位一般是递降,而且是嫡子袭爵,再要看皇上恩典。
也有例外,就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以以原爵位代代承袭。
清初是八家: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庄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雍正年间增加了怡亲王,清末增加了恭亲王和醇亲王。当然还有蒙古亲王,比如科尔沁亲王,也是世袭的。
果郡王受雍正器重
历史上的果郡王是多才多艺人,却不是多情多义种。
允礼出生时,身份并不高。24岁时才得了一个管中正殿事务的闲差,相当于今天的文史馆主任。
雍正即位后,允礼的命运开始改变。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允礼被封为多罗果郡王。这是“破格提拔”,他连贝子都没做过,就由普通皇子一跃而为二等王,可见,雍正对他有多器重。允礼不负圣望,上任后一展才华,6年后,雍正下旨晋封亲王。
《甄嬛传》说,允礼过了年纪仍不结婚,这是错的。一般情况下,皇子满了13岁,皇帝就要考虑其婚姻大事。
事实上,允礼娶的是清初五大臣钮祜禄氏额亦都五子果毅公阿灵阿之女。
《甄嬛传》中说允礼才华横溢,这倒是正确的。他一生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四川的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迹,留有遗踪。他还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