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里,不厌其烦地重申一个概念——数目字管理。黄先生对这个概念的痴迷,在书中几乎到了喋喋不休的程度。讲到明代的官场生态、社会经济等各领域问题时,他一再指出某些混乱混沌,是因中国一直缺乏数目字管理。但若想用一个简单确切的数字概括一种复杂的现实,同样会导致另一种信任尴尬。
比如这则消息“预防腐败局:民众对防腐满意度升至72.7%”,昨日就引起了网友一阵热议(5月15日《京华时报》)。点开新闻跟帖,多数网友都留言表示“我属于剩下的27.3%”。那么这一反差,就有意思了。专业的预防腐败机构给出多年来的民意调查数据,即使从最浅表的字面意义上讲,也应属于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可见,纯数字的量化,也未必每次都能让人信服。
只是,平心而论,一般民众对于腐败情况的感知,也只是来自大众媒体的日常报道,以及身边亲友的社会观感。这些恰恰是极为主观模糊的一个感受。而相比专业防腐机构的专业调研统计数据,孰真孰伪,哪个更可信。其实不难判断。
预防腐败局给出的数据是,民众对防腐成效满意度由2003年的51.9%上升到2011年的72.7%。对遏制消极腐败的认同由2003年的68.1%上升到2010年的83.8%。这些数据,应该是可信的。毕竟,从统计学角度讲,任何调查统计,都不能问遍全中国十几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