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就未来“大合肥”城市空间战略的五大设计方案,5月3日,合肥市规划局联合本报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近期记者整理建议发现,许多市民希望未来大合肥要“预留子孙发展的空间”。
规划不“远虑”迟早有“近忧”
合肥市民黄志坚给本报寄来建议,他希望,在合肥城市空间迎来“扩容”之际,政府部门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务必要重视预留发展空间。
黄志坚表示:“长江中路曾经多少年都号称安徽第一路。但在前几年拓宽改造的过程中却发现,两边都被建筑挡死了,结果拆迁的费用反而比建设的成本还高。即使如此,现在的新长江中路道路两边依然‘寒碜’,甚至有些路段连人行道都被‘挤’没了。”
再比如城市排水设施的重视和投入滞后,以致于现在的城市“谈雨色变”。市民徐震也认为,就是由于“曾经想不到如今”,所以才导致现在的城市发展束手束脚。
建设需要“给子孙留下空间”
“并不是在对我们的前辈进行抱怨,而是希望我们现在的政府吸取教训,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走老路。”一位建设单位的设计人员小程也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的合肥预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创造出更美好的家园”。
合肥某高校李老师打来电话,认为“大建设”以来的合肥市政府已经有了思路的转变。比如说,在徽州大道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其滨湖段两边种植了大量的绿化带,一方面道路更美观,另一方面将来道路需要再拓宽的时候仍有空间。
“其实政府做的事情,我们都看得见,希望在新一轮的大合肥建设过程中继续想得更远,留得更多。”在整理近一段时间的市民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的心里话和黄志坚、徐震以及小程他们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