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穿一身制服,往审判席上一坐,总给人无比严肃的感觉。可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女法官,在其神圣的制服背后,却是一颗无比温柔的心。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妈妈”赵玲,数年情牵少年犯,法院系统内外,是个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好妈妈。
一次审判,结下母子缘分
采访赵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罪犯小超。今年26岁的他,寿县人,家住在肥东,仅有小学文化。童年的小超,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姐姐的照顾。然而,小超11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弃他改嫁,姐姐也离家出走,小超的世界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原本幸福的孩子,到一下几乎失去所有的疼爱,跟着学习成绩下降厉害,最终只能辍学回家。
几乎失去一切的小超,先后去上海等城市打工,可毕竟年纪小,这孩子吃尽了苦头。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也因此混迹社会,在别人的影响下,最终误入歧途。正是赵玲负责审判小超,这便也有了他们之间的“缘分”。
与其他妈妈相比,赵玲的事迹比较特殊,她的母爱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孩子身上,更倾注在一位本来可以一判了之、与之生活不再有任何交集的罪犯小超身上,面对着误入歧途却稚气未脱的小超,她担负起了一个“母亲”一般的角色,数个春秋,她即便再忙,也会不定期给在监狱中服刑的小超写信,信中满是恳切鼓励的言语,一封封书信的谆谆教诲和一次次探视时的温柔关爱感化着小超,小超也表示,自己得到了失去许久的母爱,没有理由不好好改造,报答“法官妈妈”的恩情。
伸出援手,给失足罪犯关爱无限
赵玲表示,当初审判案件后,本来可以一判了结,但是这个孩子坎坷的身世,以及他对母爱的渴望,给审判案件的法官赵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尽管工作繁忙,赵玲还是特意抽出时间,认真地给小超写信,并不定期买一些书籍和生活用品给小超寄去,希望给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些慰藉和教导。“无论昨天的你怎样,今天和明天的你都是全新的,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希望,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改造,明天将会重塑一个崭新的你。”这些充满爱护和鼓励的信件,对于一个少年罪犯来说,无疑成为了一盏明灯,点亮了前行的路,也让这个孩子看到了希望。
多年过去了,赵玲亲自带着礼品和书籍,到监狱去看望小超。这样一份真诚的关爱使得她和小超结成了深深的“母子情”。小超信里对她的称呼,也从最开始的“冷血的审判长”到“尊敬的庭长”“尊敬的法官”变为后来的“敬爱的赵阿姨”、“亲爱的赵姨”。“您像母亲一样关心我,扶持我成长,在您的扶持下我慢慢成熟……在我回归社会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被害人的父母和亲人赎罪,取得他们的原谅。”看着熟悉的笔迹,赵玲一次次欣喜地对身边的同事朋友表示,小超成长了,他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反省,他身体成长了,心灵也在不断成熟,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法律是无情的,但在赵玲法官的身上,却将看似冰冷的法律演绎得充满了温暖和关怀。“从事未成年审判差不多十年了,再加上进法院之前在未管所工作,这辈子与孩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着他们犯罪真是无比痛心,他们是孩子,需要也值得我们伸出援助的手。”赵玲说。
法律其实可以很温暖温情
赵玲的母爱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孩子身上,更倾注在一位本来可以一判了之、与之生活不再有任何交集的罪犯小超身上,她对小超不言放弃,数载来,拯救了一个孩子,更是给法律人情化的最好诠释。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赵玲是位特殊的“法官妈妈” ,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足足有十几个春秋,面对着那些误入歧途却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从不放弃,给予谆谆教诲和无私关爱。从来就不是仅仅审理好“分内”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审判之余,了解失足少年的家庭背景,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鼓励他们积极改造,达成他们的心愿,救赎他们灰色的青春,是赵玲给自己规定的“分外”工作。
据悉,经她手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00余件,涉案未成年人560余人。这五百多名孩子在她的呵护和帮助下,有的得以重返课堂,有的刑满释放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有的与父母修复了关系。法律是无情的,但在赵玲法官的身上,却将看似冰冷的法律演绎得充满了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