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肥东移 形成“K”字形布局
2012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合肥东移 形成“K”字形布局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联合体
蔡桂林 武家林 星级记者 徐涛 文/图
新合肥市空间发展战略近中期形成“K”字形格局示意图
 

4方案 该方案重点突出“新合肥”和“双中心”两大主线,将新合肥总体发展定位为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方案还提出合肥中心城区继续实施“141”战略,整个大合肥近期应向东发展连接长三角,形成“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工业强市”+“生态立市”

方案根据合肥城市功能转型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大合肥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家电产业等4大支柱产业,建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此外,还将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以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方案还建议未来大合肥的发展应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蓝天白云工程,改善巢湖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建设环巢湖湿地保护带,做好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工程。

提出“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方案提出,合肥中心城区以建设合肥都市区为目标,继续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东拓北展,南控西进”的拓展方向,形成枫叶形空间发展形态,1个叶柄汲取巢湖营养、5大叶片支撑五大组团、6条主叶脉主导合肥空间拓展方向,枫叶形态代表新合肥的城市精神。

而最终,合肥将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形成双心(合肥都市区、巢湖)同呼吸,两环保永兴,两轴连三极(巢湖副中心、庐江副中心、长丰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的“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此外,该设计方案还提出,把新合肥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环巢湖地区旅游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基本原则,构建“一心、双核、三廊、五区”的环巢湖地区旅游体系,建设两大极品生态旅游景区,六大精品生态旅游景区,七大旅游亮点工程。同时加快环巢湖地区形成环巢湖快慢双环交通旅游系统。

中心城市“一个兄弟三个帮”

该规划设计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合肥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为1594平方公里,巢湖城区为263平方公里,庐江县城为201平方公里,长丰县城为69平方公里,提出了红线管城、绿线管林、蓝线管水、棕线管路、紫线管古、黑线管灾、黄线管田、粉线管工的“八线空间管治”方案、六类空间整合方案和六大城乡统筹区。

同时,提出建设三大城镇密集区,即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合肥城镇密集区、以巢湖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巢湖城镇密集区和以庐江城镇为核心的庐江城镇密集区。建设800~1000万人口规模的合肥中心城市,100万人口的巢湖副中心城市,50万人口的庐江副中心城市和50万人口的长丰副中心城市。

此外,方案设计在环巢湖地区形成由17个乡镇构成的串珠状绿色生态城镇发展带,以不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为适度规模,以生态旅游和商贸为主导职能。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