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说:消逝与新兴
袁明勇:每天抡锤打铁上万次
吴一凡:“麻豆”不是用来吃的
李士兵:千斤压不倒的运煤工
林亮:网上代购的秒杀客
童宗平:执着的弹棉匠
张殿勇:让流沙开口说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童宗平:执着的弹棉匠

记者 丁林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这句歌词,出自电影《巧奔妙逃》的插曲,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唱的就是弹棉花。

弹棉花,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到如今,在大都市中已不多见。

在长江东路玉兰苑西门,有一家弹棉花的“老字号”店。店主童宗平是肥东人,40岁出头的他,干这行已经20多年了,而掌握这门手艺全是为了接替其母亲的衣钵。

走进童宗平的店,显得有些冷清,偌大的门面房内,只有一张案板(铺被子之用)和一台搅棉花的机器。桌子上零星的灰渍,似乎在告知,很久没有开工了。

记者吆喝几声“老板”后,童宗平才从隔层走下来。他说,目前是弹棉花的淡季,到8月份,就会有生意,“忙的时候,一天可以弹15床棉褥”。

店内墙壁上,张贴有具体收费价目表,细看一下,加工费的平均价格在每件20元左右。

童宗平说,现在弹棉花,与以往有些区别。现今他采用的是机器作业,比全手工制作要省时省力得多。“以前敲弓、上线、压、磨全靠双手,而且至少得两个人合力才能完成”,童宗平介绍,“一天也就不过能弹上一、两条(棉褥)”。

上世纪末开始,腈纶被、羽绒被的上市,弹棉花这个老手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弹花匠的辛苦、多灰尘,也让不少人对这个职业望而却步。但童宗平说,辛苦干了20多年,也算有感情,他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仍会继续弹下去,“至少人们结婚时弹棉被的传统习惯,不会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