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绝不会仅凭运气,也不会因为你喜欢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刑警。”这是芜湖市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王建的座右铭。
在他的心中,成为一名“神探”,靠的是对案件蛛丝马迹的分析、判断和推理,靠的是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比毅力,靠的是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
多年前在侦破伍业平连环谋杀案的时候,他和战友们一起,把推理分析用到了极致,让一个冷血杀人恶魔最终讲述了自己令人难以置信的血腥历程。
男子公园被杀牵出三起命案
2005年4月9日,芜湖市神山公园苗圃内发现一具男尸。由于死者非我省人员,直到7月5日才获悉,死者系江西省樟树市人胡某。随后,警方发现胡某生前与一个名叫伍业平的人有密切联系。
7月29日,伍业平被抓获归案。审讯中,伍业平十分痛快地交代,4月7日,他以共同到芜湖购买毒品“K”粉为由,将被害人诱骗至芜湖杀害。
案件告破,原本是一件喜事,但王建和战友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
伍业平突然在审讯中表示自己要立功,随即举报一个叫杨某的贵州人在温州杀了人,又称芜湖有一妇女勾结姘夫杀死亲夫。还有温州市瓯海区2005年5月13日发生在西山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是他的无为同乡晋某所为,并且声称在作案当天,晋某邀他入伙,他在案发现场第一次见到被害人,得知被害人叫张某。另外杀死胡某的“4·9”杀人案,主犯也是晋某。
到了看守所,伍业平还专门写了检举信,描述“5·13”命案,其中有一句为“张某没有穿运动鞋,只穿了一双人字形拖鞋”。
举报信破绽催生“疯狂”推理
这封检举信让王建看出了端倪,既然是第一次见到受害人,为什么说“张某没有穿运动鞋”?说明他知道受害人之前穿运动鞋,同时证明伍业平在撒谎。
专案组立即与温州及无为警方取得联系,很快收到反馈,温州“5·13”命案确有其事,受害人张某有精神缺陷;无为人晋某也确实存在,但早在2001年2月就已经失踪,且其失踪前最后的关系人就是伍业平。
王建苦苦思索,最后做出大胆推断:伍业平所谓的举报几起命案,其实是为自己翻供做准备,要把杀死胡某的罪名推到无法寻找的晋某身上。温州“5·13”案件确实存在,警方找不到晋某就不能确定他是否说谎,就不能肯定胡某到底是谁杀死的。再进一步,伍业平对所有案件都了如指掌,晋某失踪前的最后关系人也是他,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5·13”案件的元凶是他,晋某也被其杀死,胡某也是其杀死的。
这个推理不可谓不令人震惊,虽然这个推理后来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当时,大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如何才能从这个连环谋杀案中寻找到一个突破口?王建和战友们仔细寻觅其中的每一个点,终于有所发现,并开始和伍业平打心理战。
最终,伍业平败下阵来,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连环谋杀案线索环环相扣
原来,早在2001年5月,伍业平贪图同乡晋某的大量黄金首饰,将其谋杀后肢解抛尸。他交代说这是第一次杀人,心里很害怕。
2005年4月,他因欠胡某债务不愿归还,将胡某骗到芜湖杀害。这时,他心中对杀人已经没有任何恐惧。
作案后,他回到温州,因为没有工作,靠女友坐台养着,就想搞点钱。4月底,他先在火车站物色了一名无业人员杨某,供其吃住。5月5日,他又从火车站诱骗精神缺陷人员张某,将其带回出租房,换掉衣服后带到温州市景山公园炮台山南侧半山腰树林中,要求杨某将其杀死。不料杨某临时怯场,他只得自己亲自动手,将张某杀死。按照他之前的计划,张某被杀死后,当地警方会悬赏破案,他就出面举报杨某,骗取数万元赏金。没想到,该案件发生后,警方只刊登了认尸通告,并未悬赏,结果其最终未能得逞。
听着伍业平交代了所有的罪行,王建终于放松下来,战友们问他,伍业平当时是举报人,怎么就敢推测命案都是他自己做的呢?王建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析推理的功夫了,首先你要判断他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言,如果是谎言,他希望谎言达到怎样的效果,而且,谎言中也会暴露出一些真实的情况,把这些内容都综合在一起,就能得出比较接近真相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