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杨勇,15岁,贵州人。4月18日下午13时40分许,市民方大姐行走至淝河路文昌新村A区附近时,与这个男孩有了短暂的偶遇。
好心大姐请他吃免费的午餐
“我发现一个小男孩,说自己在外面流浪,穿着非常邋遢,不像是在撒谎。”方大姐在报警结束后,领着这个男孩来到路边的面馆。
方大姐点了一碗牛肉面,大碗的,又买了一瓶牛奶,拧开盖,递到男孩面前,“他一点都不生怯,先是看了几眼,然后就狼吞虎咽了。”
“别急,慢慢吃,别噎了,吃完了再买。”方大姐劝慰着,之后出门迎来了前来处置的包河巡警。
据方大姐介绍,自己和朋友走到文昌新村附近时,遇到了这个小男孩,男孩没有在原地乞讨,而是蹲在路肩上,盯着路边的车流,一声不发。
男孩外面穿了件防寒服,里面还有几件掉纱的衬衣,明显款式偏大,露出的衣角像尾巴一样露出。下身是一条藏青色的裤子,里面套了一条裤脚几乎贴在鞋底的衬裤。
千里迢迢出走来到安徽
男孩十分认真地吮吸着面条,大口嚼着。他身上难闻的异味甚至盖过了喷香的面条味。
待吃饱喝足了,男孩不紧不慢说出了自己的身世,男孩自称叫杨勇,只知道住在贵州省关岭市上关镇,而不知晓具体的村落名字。
经过耐心询问,杨勇十分坦然地说,“我在家是老大,爸爸对我不好,我才出来的……”
杨勇称,自己上过小学,还能认点字,家里还有父亲和爷爷,问到妈妈的去向时,杨勇有些委屈,“她跟爸爸离婚后,我也搞不清她干什么去了。”
“我爸爸和爷爷对我都不好,不给饭让我吃,我很饿。”顽皮的杨勇经常出门玩耍,结识了那名被自己始终唤作“李叔叔”的人。
“我在镇上一个楼道睡觉时,认识他的,然后我就跟他走了,因为他对我好。”杨勇坐上“李叔叔”开的货车,过了好几天,千里迢迢来到安徽阜阳。
杨勇甚至记得,“李叔叔”对他比在家里的“待遇”要好一点,起码能吃饱饭,但有时还要帮“李叔叔”干活。
漂泊合肥一年,以乞讨为生
在哪睡?——逍遥津公园里的常客
初到合肥,人生地不熟,杨勇无依无靠,身上的零钱花光后,只能靠自己生存了。
“那个步行街,还有逍遥津公园,我以前经常去,在那里睡觉,也没人赶我走。”
在哪吃?——乞讨钱买方便面吃
没有收入来源,杨勇的生存也陷入困境。
“在这里(文昌新村)有个姐姐,对我特别好,每次我来这里,她都塞给我20块钱,让我买点吃的。有时候一天能挣到20来块钱,我就去买方便面,买炒饭吃。”
干什么?——无所事事、到处逛
“你这套衣服明显大了不少,谁给的?”记者问。
“都是好心人给的。”杨勇说。
流浪期间,杨勇在步行街多次乞讨,也有好心人见他年纪太小,询问后决定给其安排遣返回家,但一听到回家,他就急忙跑走了,“我出来这么久了,不想回去了。”
何去何从——回家,还想念书
为了能帮助杨勇找到家,辖区望湖派出所民警费尽了力气。
杨勇说,自己的父亲叫“杨醒宁”(音),民警随即登录贵州公安户籍信息网经多番查找,都没有找到一致信息。
“你记不记得你爸爸的照片,你来认认看。”民警只能靠大海捞针,从相似信息中查询身份。
“我离家这么久了,都记不清爸爸模样了……”虽面无表情,但只言片语从这个孩子口中说出时,充满了无言的伤感。
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查找,终于确认了杨勇的详细地址,“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上关镇落哨村五家寨组,父亲叫杨选林。”
确认无误后,杨勇被送往合肥市救助站,等待与当地政府协调沟通,暂时安顿后,再遣返回乡。
“如果回家了,你想做什么?”记者问,“我想念书,我就上过一年级。”杨勇不假思索地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