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又是一年卖茶时,在芜湖的峨桥镇,一个并非因茶叶产地而形成的茶市上,一年茶叶交易额在16亿元左右。而在千里之外的天长秦栏镇,这个只有5.4万人口的小镇上,聚集和衍生出1500多家企业。安徽小企业喜欢乡镇,特别喜欢“扎堆”,昨日,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许昌明如是说。
而分析这些小企业“扎堆”生成的“土壤 ”,许昌明认为,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当地过去具有经商或者务工的传统,二是当地能人的率先行动至关重要,“能人”创业产生示范效应,吸引他人纷纷仿效,逐步形成群体效应。天长市秦栏镇电子产业集群的出现,就很有代表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跑码头的秦栏人看准了中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机遇,办起了电子元件厂等。如今,人口仅有5.4万的秦栏镇凭借高压包和遥控器两个电子产品,已聚集和衍生出1500多家企业,高压包的年产量已达1.5亿只以上,遥控器年产量在2.5亿只以上。
但这不是说有资源就能更好形成市场。芜湖的峨桥茶市就并非茶乡,但自古以来徽州茶叶水路必经地的历史地理原因,让其成为全国茶叶的货卖之地。茶市用于保鲜仓储的大小冷库就有500余家,总容量在6~7万立方米。
而这样的茶市,只能在峨桥这样的镇上,许昌明说。因为这里的小企业很多是家庭工厂,所以其根植性强。这样的集群市场形成后,极难出现外迁现象。“十二五”期间,安徽要在省内建设交易额达10亿元的茶叶批发市场10个以上,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其中,包括在合肥重点建设超大规模的“茶博城”。政府固然要发挥引导作用,但是尊重市场自发形成的规律性,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