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后顾之忧,鼓励拔得头筹
江淮一览
下一篇4 2012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解决后顾之忧,鼓励拔得头筹
芜湖:皖江明珠的“人才之道”
记者 赵汗青
 

开篇语

3月26日,安徽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为全力以赴推进“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提升安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三篇关于合芜蚌三地的人才建设报道,呈现合芜蚌人才现状,为人才特区的发展鼓与呼。

芜湖通过优化政策、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树立人才意识,打造“宜居宜业”城市,高端人才得以引进留住,并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和旧有产业升级改造中,芜湖走出了自己的“人才之道”。

重视人才:确保优先发展地位

“什么样的人才队伍结构决定什么样的城市,而什么样的城市品位又决定人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4月16日,芜湖市委副书记潘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确实,芜湖作为沿江城市,没有突出的矿业资源优势,但在顺势、困势中每每强劲向前,这既依靠自身的区位优势,但最重要的是近年来芜湖专心致志打造支柱产业,在产业培育升级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

“而产业靠的就是人才,没有人才什么也不行。“潘朝晖说。

“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的理念,这在芜湖几乎成了招商引资人的共识。

着力实施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博士后工作站、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人才工程,这些政策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才智保障。目前,芜湖有中高级人才2.3万人,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入选省“百人计划”。

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人才引进了,怎样才能留住?”潘朝晖认为,芜湖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投资创新立业的热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已融入整个芜湖城市文化中。

芜湖对企业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除财政资金在合同管理期内分年给予10~80万元的安家补助外,另在三年内予以每人每月1000~8000元的生活补贴。从2010年起连续5年选拔1000名科技创新型人才,财政给予每人3万元的奖励;对企业无法规避的风险引发亏损的,由政府按其项目投资亏损额的30%、最高1000万元给予补偿。

在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芜湖同样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奇瑞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和扶持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正是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芜湖经济“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658.24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8和2.5个百分点。芜湖先后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