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励志变身“练摊王”
2012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天之骄子”励志变身“练摊王”
从合肥创业大学生看新一代“80后”
庞宏强 张辉 星级记者 徐涛 记者 李皖婷/文 程兆/图
 

开篇语:郭美美事件、李刚事件、李双江事件……仿佛在这些充耳不绝的指责声中,“80后”这个概念似乎已经被粘贴上了负面的、伤痕性的标签。然而,就在国人为“80后”负面新闻井喷而焦虑的同时,我们却又忽视了身边这么一批的“80后”们。他们虽然身披“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光环,却甘心低下身架从练摊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从始至今“单恋”女式牛仔裤

徐留洋:从创业街走出的“大老板”

徐留洋,从大学生创业街走出去的他如今已经成了创业街的“活名片”,学弟学妹们也把他当成了努力的榜样和方向。

大学时卖锁赚到第一桶金

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徐留洋来到上海的一家台资企业。然而,一个月几千块钱的薪水无法负担他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开销。从台资企业辞职后,他回到合肥。短短半年时间,他先后开过小公司,卖过打火机、鞋子、内衣、变色杯等等。

为什么想到要自己创业?徐留洋说,其实早在2006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推销挂在柜门上的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徐留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卖裤子卖进白马服装城

在朋友的推荐下,徐留洋来到蜀山区大学生创业街卖起了牛仔裤。由于他是创业街上第一个卖牛仔裤的,卖的又是价格在50~70元之间的“大路货”,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决定去白马服装城卖牛仔裤。

如今,“留洋牛仔贸易”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万,徐留洋也成为了从创业街走出来的“大老板”。他说下一步的打算是在市区里开个专卖店,把生意做大。

不敢闯,一辈子就只能摆地摊

甘正权:创业这条路我走得很跌宕

说起甘正权,创业街上的其他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这个“练摊小王子”在摆地摊的同时,不仅收获了钞票,还收获了爱情。

些许迷茫却仍然前进

甘正权2008年毕业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的两年间,他曾在上海、合肥等地做过文员、销售等工作。

2010年8月,蜀山区大学生创业街成立,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可免费在这里经营。知道这个消息后,甘正权向街道提出了申请。甘正权就这样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女包、小饰品……

摆地摊意外收获爱情

后来,经过一些有经验的朋友的提醒,再加上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数码行业比较熟悉,因此甘正权开始经营数码产品,摊位每天的利润上升为一两百元。经过数月的苦心经营,甘正权也从自己的创业中尝到了甜头,盈利颇丰,并收获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爱情。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甘正权最终选择在赛博数码广场租了一家店面,开了家“国翔数码”,和女友一起打拼。“店主要是女友在看,我负责进货以及和客户联系。”甘正权说,多亏有女友,让他的创业之路轻松了不少,也变得更有意义。

政策支持

“练摊”只因心中梦政府甘做隐形的翅膀

徐留洋、甘正权……他们只是蜀山区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里走出来的个别成功者。在那里,在合肥全市已建的数个大学生创业园里,还有更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们在辛苦地坚守着自己的摊位。

谈及大学生创业,自然离不开我省首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合肥琥珀街道官亭路大学生创业一条街。

目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已成为合肥市创业扶持的三大重点群体。其中,高校毕业生又是重中之重。记者从合肥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截至2010年6月合肥市就已建成7个大学生创业园(区、广场)。

从去年开始,我省明确将用三年时间,扶持建成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力争三年内,通过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对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高额的房租费用常常让人吃不消。而入驻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团队,自入驻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场地费用则实行“一免两减”(即第一年免收,后两年减半收取)。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除了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入驻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还被给予2000元/人的一次性补助。此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贷款最高额度一般掌握在50万元左右。

记者手记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80后”,作为同代人的我或许当局者迷,都快不知道该如何去驳斥那些棍扫一大片式的“骂名”。毕竟,在如今信息传递异常迅猛的年代,任何负面消息的杀伤力都将被放大。浮躁、性格软弱、做事没有计划、成天泡在网上、好盲目自大……当然,我们也承认这些或多或少的毛病。

不过,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当我们这些当年少不经事的“小屁孩”们走上职场、为人父母,时间和事实证明了我们有自己的担当。而且社会转型所赋予的巨大生存压力,也让我们殚精竭虑。现在如果再要对“80后”归纳一个主题,那么,更合适的应该是“奋斗”。

正如著名作家高建华所说一样,“‘80后’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是我相信困难压不垮‘80后’。现在的‘80后’虽然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希望成名、渴望成功,所以他们努力、他们奋斗,我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并给他们创造机会。”

因此,真心地希望大家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些“80后”。谢谢你! 星级记者 徐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