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基础深厚。现如今,金寨县双河镇的六户人家——老少30口人,再一次用血汗继承和发扬了老区人民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他们凭着锲而不舍的毅力,历经五年,硬生生地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长5公里的上山公路,被誉为“当代愚公”。
地处偏僻,与世隔绝
金寨县双河镇皮坊村的罗岩组,北与铁冲乡簿刀岭组相邻,中间隔着一条平均海拔600米的山涧,把组里的六户人家隔在山的另一边,成为山坳坳里的“单门独户”。
皮坊村的村副书记兼营长熊登金正是这“与世隔绝”的六户人家之一,他每天上班早出晚归,都要绕几里路。
熊登金告诉记者,平日村子里一遇到什么紧急情况,自己根本就不知情,哪怕知道了,也来不及赶过去,“这路实在太不方便了”。
集体讨论,决定行动
熊登金说,前几年,他多次和村民商讨过修路,但因为地势险要、路程遥远等因素,最终都没有实施。
2001年冬天,熊登金再次将六户人家的劳动力召集在一起。经过三个晚上的商讨,大家决定倾其所有,开山修路!
2002春节刚一过,六户人家的12名主要劳动力买来各种开路材料,打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卖掉棺材,支援修路
这条路刚开始修就是修修停停,当进入开凿悬崖峭壁路段时,十几名劳动力狠狠干上一天,只能向前推进几尺远。天天在岩石上打眼放炮,大家都精疲力尽,物力上是“弹尽粮绝”,六户人家确实拿不出一分钱了。
此时,七十四岁的余嗣海老人瞒着家人卖掉为自己准备的一副棺材。他将一千元钱交给熊登金说:“我虽然不能与你们一道去抡大锤、打炮眼,我捐一千元,你们去买炸药吧,明天接着干!”
紧接着,其他几户卖猪的、卖电视的,又凑了一笔钱。
历时五年,终于圆梦
2007年2月,这条5公里的公路正式通车。余嗣海说:“几代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今天终于实现了!”
公路修通后,六户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村子买东西比之前缩短了一半的路程;原来抛弃在山上的天麻菌柴烂了也无人问,现在120元一车上门收购;过去买化肥种子,往返要一天,现在有人开车送上门销售。
据介绍,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路,在进山路口立一块丰碑,刻上“当代愚公”六户户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