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工资做出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人均月薪约为4134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第57位。这次统计忽略了全球最贫困的地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人均月收入约为2000元,这个结果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统计。(4月4日《京华时报》)
有一句老话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数据说话显然是最权威的。第一组数据是,日本2010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这对不少渴望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国人来说,自是盛事一桩。而看到平均月薪4134元,世界排名仅仅第57位时,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心里凉了半截。相信不少人在心中默默思忖:我拖祖国的后腿了吗?如果真的拖了后腿,那么是我自己太懒了吗?
三、四月份是奢侈品销售的旺季。又有一组数据接踵而来,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有专家称,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全球排位很靠前,人均指标比较靠后。但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均指标也一直在提高,在世界银行的中等收入组里(又细化为上中等、下中等)已进入“上中等”阶段。
说是这么说,但是GDP从生产总值转为人均财富,从宏观数据转为微观拥有,尚依赖政府执政职能的转变,依赖于国家各项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少谈些人均,多看点不均吧。2011年年初人民网的一则消息就显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至15倍,跃居世界首位,且仍在向纵深发展。
就此笔者建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了工资过低的危害。这次统计的数据上的落后与实际的落差再一次猛敲了底层民众那根敏感的神经。
每年平均10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并未能体现在工资上,政府应该按每年GDP增速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古典西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公共政策都会影响到微观个体的决策,从而扭曲了最佳的资源配置,带来总社会福利的损失,带来普遍的失落感。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和本来面貌取决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体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可能最低工资不是没有调整,调整了也难以弥合行业、阶层收入的差距,但这至少是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