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14”两会结束之日起,在非市场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夹击下,股市连续出现大跳水,短短半个月就重挫了10%。市场在惊恐之余,深深地担忧郭树清股市“新政”正面临失败的危险。
股市信心再度受打击
1月6日21:32,温总理和郭主席在全国金融会议上双双发出了“要提振股市信心”的喊话,激发了股市346点的上涨行情。但是,如今指数又回到了1月10日2285点收盘指数之下,将1月阳线2292点成果全部吞没,仅比去年底的收盘指数高60点,市场信心再次回到了冰点,提振股市信心的四要素“增资、减扩、稳中有涨、财富效应”荡然无存,形势十分严峻。难道“提振股市信心”又一次成了一句空话?
养老基金入市大忽悠
行情爆发之初,最大的利好莫过于两万亿养老基金和两万亿住房公积金中的一部分,将作为长线资金入市。并且此话是出自证监会主席和全国社保资金理事长之口。人们是抱着“中国股市从此将会长治久安”的良好期望而积极入市的。但是其后,先是人社部发言人做了否定,而后人社部长在“两会”期间又模糊地加以肯定。近期,又传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1000亿养老金交由全国社保基金运作入市”的利好消息,但市场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被浇了一盆冷水:“入市不是指入股市”,财政部进而明确地指出:“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这条“重大利好”就这么偃旗息鼓了,成了对市场的一大忽悠。
新股发行改革遮遮掩掩
从金融工作会议到全国证券期货工作会议,再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乃至郭主席上任后的一系列讲话,都反复强调:要推进新股发行“改革”,解决“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顽疾。但是,三个月过去了,新股发行改革方案连八字都没有一撇,但平均每天1.3个新股却沿袭老办法,堂而皇之地涌入股市,依然是以大盘平均市盈率三倍的高价发行,市场极其有限的资金仍在不断地流失,融资者的利益依然重重地压倒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扩容大跃进冲动依旧
尽管股市仍处于低迷状态,广大投资者在历经两年的大熊市中亏损累累、无法动弹。照理,应竭尽全力让股市休养生息,尽早恢复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修复供严重过于求的局面,营造股市稳中有涨、资金纷纷入市、财富效应显现、市场信心增强的气氛。但是,股市刚一涨,各部门、各利益集团就迫不及待地打着发展的旗号,抢夺利益“蛋糕”。如:北京抢着建立新三板;上海在国际板落空后,抢T+0交易的沪深300ETF,以及国债期货市场;深圳抢更低门槛上市的创业板第二套方案实施。这个板,那个板,无不是为了各个大老板,唯独没有人强调把现有的六大板扎扎实实地搞搞好,让广大投资者满意。
股市“新政”需练“真把式”
股市“新政”虽然面临着失败危险,但此乃事关政府和新一届股市管理层权威和信誉的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全力加以维护。为此,就需要从3个月来的“光说不练的空把式”,变成“既说又练的真把式”。例如:应旗帜鲜明地表态:养老基金试点的千亿资金,有部分可以进入股市。又如,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对中国股市扩容总量控制和质量优化进行顶层设计,如将正在排队等候上市的上千家企业中的不符合产业政策者进行劝退;规定待上市企业必须是在行业先进性、业绩优异性和成长性都好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才能上市;新股发行价应比同类老股打折询价发行;扩容节奏每周限为3~5家;在新股发行改革方案确定之前,停止新股发行;在现有各板没有整顿好之前,今年不再开设新板等等。我以为,这才是广大投资者最期待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能真正提振股市信心、行之有效的股市“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