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天气晴好,气温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是,春装一洗前段日子的“尴尬”,成为各大商场的“主打”。然而,记者在省城站前路走访时发现,“当打”之际的春装,在不同的商场,销售大不相同:与白马的爆棚人气相比,“四季青”等几家商城则要冷清很多。
同一条街,为何生意有这么大的差别?省城服饰第一街何时俱荣?
现象:这边生意爆棚,那边“门可罗雀”
3月24日上午,“四季青”的一家店主周自梅开了两笔单子,两件针织衫100多元,当天下午,也卖出了一件女式开衫。周自梅算了算,当天她的营业额150元,而据其说,这已是她最近以来,生意稍好的一天。
与周自梅一店之隔的丁燕峰,除了“四季青”的店面,在白马还有两间铺子。“在‘四季青’我算比较好的,一年可以赚10来万,但不及白马的一半”。
当天上午11时许,两位女孩在白马一期的四楼“丽想”店“淘”走9件女装,四件打底衫、两件春装外套、三件格子休闲衬衫,共花了1000多元。不愿透露姓名的营业员说,店内日均营业款在1000块左右。“刚过完年,生意不是很好,旺季时,每天营业款在2000到3000不等”。
省服装商会执行秘书长陈洁庚告诉记者,2006年,为了打造新站试验区商圈,站前路被冠以“安徽服饰第一街”,到目前,站前路共聚集了8家11个商场,每年交易额120亿~150亿元,而白马一期的交易额就占据1/3。
在白马“强势”的光环下,原先的中绿服饰广场已易主,更名为中绿广场;光大国际服装城更名为世贸商城后,经营依旧不景气,偌大的商城,只有几十户商家在苦苦支撑着。
同在站前路上一条街,为何各家的生意不一样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管理不到位?
“尽管招商很成功,但商铺产权出让后,商户自主经营,无法集中规划,不利于整合营销。”瑶海区商务局副局长滕勇对商场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四季青”市场部经理丁其凤认为,由于管理不到位,随之带来一系列效应:商户随意关门歇业、人流量减少。
白马服装城董事长汪登厚告诉记者,一个专业市场的建立,更依赖后续的经营管理。“开业初期由于各方面的重磅推出和大力宣传,能吸引极大的人流,而后宣传的减少以及管理者在对市场的洞察、调整方面能力的欠缺,易导致市场的动荡。”
●竞争没优势?
2007年9月,“四季青”来到安徽,在站前路落下了脚。起初,商场以做女装批发、零售为主,自2009年底,为“照顾”陪同购物的男士,商场在四楼专门开辟了男装层。四季青安徽女装市场也因此更名为四季青安徽服装批发市场。
男装的入驻,将“四季青”的消费对象由原来的女性,增加到女性和男性,但与具有“一站式”购物特点的白马相比,仍逊色不少。“消费者在白马购物之余,还可享受吃喝玩一体化的服务,免去了四处奔波的烦恼”。
●位置受限制?
谈到白马的人气火爆,商户们似乎口径都很一致:位置好。的确,在站前路11个商场中,要数白马一期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全合肥的人都可以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到火车站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白马”。对于白马的位置,很多业内人士都很羡慕。
除了火车站,在此的旅游汽车站、客运总站以及公交末站点,也为服装“走货”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条件。“中绿”二期一楼的“啄木鸟”鞋店营业员小郑说,白马拥有更为绝佳的交通位置。“白马一期就在火车站和公交站边,对于候车的乘客,与其在候车室等,不如去商场逛逛”。
困惑:同在一条街,为何“冷热两重天”
观点:服饰第一街
如何重获生机?
如何让这些萧条的商场,重获生机,繁荣起来呢?一些业内人士谈了他们的看法。
创新经营管理手段很重要
省服装商会执行秘书长 陈洁庚
“一个成功的商业市场必须要具备三个因素:合适的地段、恰当的市场定位以及持续有效的经营管理。”陈洁庚告诉记者。
“持续有效的经营管理是核心和关键”。陈洁庚认为,经营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招商力,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还要学会洞察以及及时调整。他说,一个市场从孕育到初步成型,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3年成长期结束,才是真正体现洞察和调整能力的时候。
如何洞察和调整?他建议,召开经营户大会,为他们做经营调查、趋势分析、信息发布等市场服务工作,帮助经营者始终把握并明确经营方向,及时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
可组织会展形式的推广
合肥市瑶海区商务局副局长 滕勇
“‘十二五’期间,站前路服饰一条街是政府重点打造的火车站商贸集聚区,扶优扶强是我们的一贯措施”。长期关注站前路发展的瑶海区商务局副局长滕勇如是说。
据滕勇介绍,每年商务局都会召集站前路各大商场负责人,开会交流,且会主动询问相关市场,是否需要政府帮助。
此外,商务局对商场举办的各类登记备案的活动,都会积极支持。他说,2011年初,商务局曾主动牵头,欲引进一家上市公司入驻“中绿”,最后因市场产权问题,引进没有成功。
对于服饰市场的不够景气,滕勇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具体规划措施。但他建议,位居站前路的各服饰商场,可以以服饰节的名义,来做一次会展经济的推广,“握起拳头,形成合力,借此提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