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关于诗歌,有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这一天,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因为诗歌,有了一场心灵的聚会。
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直到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纪念他,在读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用他的诗句提醒着我们依然可以追寻这样一种可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这个飞速运转、被定义为“不需要抒情”的年代里,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三月,静心重读那些温暖过我们内心的诗句。回顾历史,进行一次诗歌纪年。 朱玉婷
1920年
胡适出版了《尝试集》。这是一个拓荒者的呐喊,用全新的语言形式与内容决绝地和一个腐旧的时代作别。“这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也掘去……”
1922年
四个青年人在杭州西湖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诗歌团体,他们效仿英国19世纪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就叫《湖畔》。这四个诗人是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和冯雪峰。
1923年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对现代格律诗提出了美的要求——“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诗歌成了一袭华美的袍。“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1935年
《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批评家孙作云在《论“现代派”诗》一文中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成为其代表。“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57年
《星星》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刊之一,成了诗坛最闪亮的一颗星。《星星》诗刊用它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缔造了诗歌传奇,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诗歌走过的道路。“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1968年
年仅20岁的食指,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用饱蘸热情和希望的笔写下“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让多少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相信。“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1978年
那年的一个冬夜,北京赵家胡同的人民出版社门前,几个年轻人正在张贴油印宣传品,那是《今天》的创刊号。其中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他就是北岛。《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顾城、舒婷、芒克、江河等,他们被称为朦胧派诗人,他们的诗歌被争相阅读,“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1985年
《他们》的出版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其创刊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其领军人物于坚、韩东也成为“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诗歌到语言为止”,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口语写作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丁当、小海、刘立杆、朱文等也是“他们诗群”的重要人物。
1989年
他带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卧在了冰冷的铁轨上。他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一生,他死后被很多人敬仰,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纪念从未停止。他,是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93年
诗阳通过电脑互联网创作大量诗歌发表,成为第一位网络诗人,网络诗歌诞生。两年后,《橄榄树》诞生称为第一份网络诗刊出现。
2002年
“80后”的概念被更多的人和批评界所认同。一年后,《诗选刊》正式推出80后诗人专号、《海峡》连续八期推出80后诗歌展。此后,“80后”诗歌更加活跃起来。新的“80后”诗人不断登上诗坛,风格迥异,令人眼花缭乱。对于“80后”诗人来说,他们拥有出色的直觉和才气,比较大胆地试图发现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极大的潜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