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日起,教育部取消对大学生结婚的限制,只要符合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要求即可成婚。
大学生结婚解禁近7年来,在校本科生结婚的案例越来越多。今年2月底,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的一对22岁和20岁的学生结为夫妻,在老家的婚宴席开100桌;3月10日,湖北省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结婚,同样是新郎22岁,新娘20岁。
在提倡了几十年“晚婚晚育”的中国,大学生“婚族”现象受到不少争议。这看起来是个私人问题,但却包含着不少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 据《羊城晚报》
1 “少年”伴侣
3月23日,阴雨中的武汉。红旗渠路铁路小区晏焕义的家里,正值晚饭时间。母亲、妻子梅晓芬、女儿紫樱,高中同学和来访的记者,总共6个人,坐在临时搭的桌子边一起吃饭。桌子上萝卜骨头汤飘着浓香,晏焕义给2岁多的女儿盛好一碗饭,舀汤夹肉,“乖,自己吃。”
晏焕义,1987年1月出生,25岁的他已经结婚两年半,如今他很多大学同学还未谈恋爱。2009年10月2日,22岁的大三学生晏焕义和梅晓芬在湖北咸宁老家办了17桌婚宴,“是村里有史以来请客最多的一场婚礼”。那时,梅晓芬还差几个月才满20岁。作为一位还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晏焕义的行为惹人关注。
作为国内不多的本科生“婚族”,晏焕义是记者联系过的4对学生夫妇中,唯一愿意接受面对面采访的人。晏焕义说,之所以要结婚,是因为晓芬已经有了身孕。“我们乡下不在乎打证(结婚证)没有,但是一定要摆酒,否则孩子生下来名不正言不顺,女人也会被人说闲话。”2009年12月,紫樱出生。
本科生结婚,会不会太早?晏焕义也觉得22岁结婚确实有点早,但并非特立独行。在晏焕义的老家,男人22岁结婚非常普遍,他母亲今年43岁,18岁便生了晏焕义,不到20岁又生了一个女儿。“村里的同龄伙伴很多都结婚、生子、养家,我一点都不另类,也不觉得‘早熟’。”
本科生结婚,怎么养家?晏焕义说,虽然有压力,但也并非是“不可承受之重”。晏焕义是农村子弟,很早就知道要挣钱养活自己。从大学开始,他就打暑期工、做兼职。晏焕义说,虽然家里不宽裕,但他和梅晓芬每个月都有进账,有结婚的底气。
2 “奉子成婚”
通过对几对大学生“婚族”的追踪分析,记者发现,他们往往有四个共同特点:感情稳定、非大城市户籍、非重点院校学生、奉子成婚。
无论是最近结婚的东莞、襄阳小夫妻,还是晏焕义,要么是当事人承认,要么是同学证实,在大学期间结婚都有一个重要原因———“奉子成婚”。
一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夫妻告诉记者,放弃孩子其实不难,之所以选择结婚、生子,正是因为出于对爱人的珍惜。“我和妻子选择结婚,是因为拍拖的时候感情很稳定,觉得可以托付终身,虽然现在生下来有点麻烦,妻子因为有了身孕还必须休学,但人生几十年,早晚都要拿一年时间怀孕生孩子,早生早好,生完小孩交给父母带,回校再读书,应该也不会很影响学业。”
记者的确发现,大学生“婚族”中几乎没有“闪婚”。恋爱时间少则一年,长则五六年,感情都比较稳定。
另一对大学生夫妻说:“我们恋爱了五六年,都是对方的初恋,很珍惜这种感情。其他人为什么不早结婚?说没有经济基础是托辞,关键还是因为感情没到这一步。感情好的话,房子、车子、票子都不是阻力。”
大学生结婚,对学业多少有些影响。记者粗略统计发现,重点大学本科生结婚者几乎为零。晏焕义在大学期间结婚,也付出一些代价,由于必须在周末、假期打工挣钱,他的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因此没有获得本科文凭。而另一对本科生夫妻,由于妻子怀孕,丈夫索性陪她一起休学,客观上影响了两个人的求学进程。
3 幸福猜想
大学生“婚族”到底靠谱不靠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副教授裴谕新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对于大学生结婚,舆论普遍有一种忧虑,就是当事人并不成熟,不适合婚姻生活。您怎么看?
裴谕新:我认为所谓的不成熟是一种舆论限制,而不是实际状况。古代人13、14岁就算成年、可以结婚,现代人20岁、22岁结婚,心智成熟度肯定要比古代人的十三四岁要高。凭什么说这些人“心智不成熟”?我觉得年轻学生一直在父母、社会的管制之下,不愿意放手让其成人,我们有主动将成年期推后的趋势,但这不能成为说他们“心智不成熟”的理由。
记者:很多大学生奉子成婚,这会不会成为一种隐患?
裴谕新:这要看当事人如何对待。实际上也可能会有一些人把生活安排得很好,但是舆论往往不愿意去表现。因为当事人违反了我们的“想象”,潜意识里大家甚至会希望他们过得坎坷一些。这是误解。
记者:早婚似乎客观上增加了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可能,离婚率高在年轻人当中比较普遍。
裴谕新:我觉得不妨把离婚看作是一次恋爱的解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的选择可能会更加理智。二十几岁离婚,总要比三十几岁离婚要好很多,因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又或者,实际上离婚也没“那么”大不了。
记者:如果希望大学生“婚族”真正收获幸福,您有何建议?
裴谕新:如果选择结婚,一定要明白婚姻是有风险的,婚姻需要经营,不可能一成不变。大学生“婚族”才出现几年,这是他们主动的人生选择,他们是先行者,也可能会是“牺牲品”,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或者教训。我们现在不好作评价,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谁也不能保证什么,包括——谁也不能说他们就一定不幸福。